..續本文上一頁道士控告官府,誣陷大師侵占道院。後來檢查情況不屬實,也就作罷。
時太後屢遣中使分頒藏經于諸名山,修諸塔寺。神宗惜其費,頗怒中使。權貴與中使有隙者,因藉端令東廠番役僞爲道士,擊登聞鼓以侵占事聞,遂逮師至京,付鎮撫司究問,
當時太後屢次派中使,到各名山頒發藏經、修立塔寺。神宗吝惜花費太大,對中使頗爲嗔怒。權貴和中使素有矛盾,就借此讓東廠番役僞裝成道士,擊登聞鼓,以侵占道院事上告。由此就把大師押到京城,交付給鎮撫司審問。
並按太後前所施帑金數十萬。考掠時,師從容對曰:“公欲僧誣服易耳!獄成,臵聖母何地?公所按數十萬,在縣官锱铢耳,柰何以锱铢故傷聖母心?”問者憚,乃具獄上,所列唯赈饑叁千金,有內庫籍可考,然猶坐私造寺院,戍雷州。
按太後前後所施的金子幾十萬。拷打時,大師從容回答:“你想我屈打成招也容易,但案件一旦定下,你們把聖母放到哪裏去了?你所審的幾十萬在縣官來說只是一點,奈何以這一點特意要傷聖母的心?”問者當時害怕,就寫報告彙報,所列只有赈災叁千金,而且有賬目可查,但仍以“私造寺院罪”發配雷州。
既至,壁壘閑構禅堂,冠巾說法。歲大疫,死者相藉,師率衆掩埋。作廣薦法會七日,大雨叁尺,疫即止。師自五臺發明心地,回視諸經了無疑義,遂發弘經之願,及是《楞伽筆記》成。旋著《楞嚴通議》、《法華通議》,皆直指心原,脫略章句,一時推宗說俱通者必歸焉。
這樣大師就到了廣東,在壁壘間建立禅堂,冠巾說法(就是穿在家衣服,戴帽子、結頭巾,爲大衆說法)。
萬曆十年發生大瘟疫,死屍堆積。大師領衆掩埋屍骨,作廣薦法會七天。結果大雨連降,雨水積叁尺高,瘟疫當即製止。
大師自從五臺發明心地以來,再看各種經典了然無疑,就發起了弘經的大願。先是寫成《楞伽筆記》,不久又著述《楞嚴通義》、《法華通義》,都是直指心原,脫略章句(就是不拘束在文字章句上,而是直接指示自心本源)。一時推崇禅宗、教下二俱透徹的大德必定推歸于大師。
二十八年,南韶道祝君請師住曹溪祖庭,乃反侵田,斥僦舍,修祖殿,辟僧寮,百廢具舉,缁白坌集。會紫柏可公以妖書連坐,京院饬行有司檄師還戍所。
萬曆二十八年,南韶道祝君請大師住錫曹溪祖庭。這樣收回侵占的田地,修建祖殿,開辟僧寮,百廢具舉。當時僧俗雲集。遇上紫柏大師,因爲牽連妖書之事而坐牢。京城命令有司把大師押回戍所。
四十二年,李太後崩,奉恩诏反僧服。又二年,還過廬山,結庵五乳峰下。東遊吳越,反廬山,以所居庵接十方來者,名曰法雲寺。
四十二年,太後崩,奉皇帝诏令,恢複出家衣服。又過二年,回來經過廬山,在五乳峰下建廟,東遊吳越,返回廬山。以所居的寺院接待十方來者,取名爲“法雲寺”。
師初以念佛入,至是效遠公六時刻漏,專修淨業,示人偈曰:“但觀一句彌陀佛,念念心中常不斷,若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只想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異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時,不可更起差別見。”
大師最初以念佛入道,到此效法慧遠大師製定六時的時節,專修淨業。(以偈開示他人:“但觀一句彌陀佛,念念心中常不斷,若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只想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異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時,不可更起差別見。”)
複以次講大乘諸經論,居四年,應粵人請,重住曹溪。
而且次第講解種種大乘經論。又過了四年,應廣東人迎請,重新住錫曹溪寺。
天啓叁年十月,示微寂,诏陽知府張君來問疾。師坐語如平時,既別,沐浴焚香,集衆告別,危坐而逝。年七十,僧臘五十九。
天啓叁年十月,生了小病。韶陽知府張君來看望,大師端坐談話,猶如平日。等告別後,沐浴燒香,集衆告別,端坐著就圓寂了。70歲,僧臘59。
時溪水忽涸,百鳥哀鳴,夜有光燭天。叁日入龛,面如生。師所著,自諸經外,其唯識、起信諸論,及大學、中庸、春秋左氏、老莊書,各有論著刻行于世。(《一行居集》)
當時溪水忽然幹涸,百鳥悲哀鳴叫。夜晚有光明照燭天空。叁日後入龛,面貌如生。
大師的著述,除各種經典注疏外,還有《唯識》、《起信》等論的注釋,以及《大學》、《中庸》、《春秋》、《左氏》、《老莊》等書,各有論著,刻行于世。(《一行居集》)
明傳燈,姓葉,衢州人。少從進賢映庵禅師剃發。隨谒百松法師,聞講法華,恍有神會。次問楞嚴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視,燈即契入。百松以金雲紫袈裟授之。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忏,無虛日。
明朝傳燈(幽溪大師),姓葉,衢州人。少年時依進賢映庵禅師剃發。接著拜見百松法師,聽講《法華經》,恍然心領神會。隨後又問法師楞嚴大定的妙旨,當時百松瞪著眼睛往周圍看,傳燈當下契入。百松以金雲紫袈裟授予他。大師一生修持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各種忏法,日無虛度。
蔔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土人葉祺,葬親寺後。夢神雲,此聖道場地,將有肉身菩薩,大作佛事,可速遷。祺不信,俄舉家病困,懼而徙焉。翌日,燈至,即其地立天臺祖庭,學侶輻湊。
後來占蔔選擇住在幽溪“高明寺”。之前,當地人葉祺把父母葬在寺院後,夢到神說:“這是聖道場地,將有肉身菩薩大作佛事,你快搬走。”葉祺不信。很快全家都生病了,這時才害怕而搬遷。第二天,傳燈大師來了,就在此地建立天臺祖庭,學者雲集。
嘗于新昌大佛前登座豎義,衆聞石室中天樂铿锵,講畢乃寂。嘗著生無生論,融會叁觀,闡揚淨土法門。又有法語一篇,最爲切要。
大師曾經在新昌大佛前登座說法,大衆聽到石屋裏天樂铿锵。講法完畢,天樂聲才止息。曾撰寫《淨土生無生論》,融會空、假、中叁觀,闡揚淨土。又有一篇淨土法語,最爲切要。
燈每歲修四叁昧,身先率衆,精進勇猛。注楞嚴,維摩等經,凡染翰,必被戒衲。前後應講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複高唱經題者再,泊然而寂。(法華持驗,淨土法語。)
傳燈大師每年修四種叁昧(常坐叁昧、常行叁昧、半行半坐叁昧、非行非坐叁昧),以身作責,率領大衆勇猛精修。注解《楞嚴經》、《維摩經》等各種經典。每當注解時,一定穿著戒衲。前後應講席七十多期。75歲預知時至,手寫“妙法蓮華經”五字,再高聲唱經題數遍,就安然圓寂了。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