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十)▪P2

  ..续本文上一页方者三。众环绕唱佛,合掌而逝。(云栖纪事)

  明朝如荣,杭州海宁人。中年时是个杀猪的屠夫。有一天杀猪被猪咬了,就有所感悟(他觉悟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丝毫不爽),到县城的北寺剃度出家。

  后来他来到云栖寺归投莲池大师,当时已经60岁了。白天跟着大家做事,夜晚持念佛名,精勤不懈。到万历九年他生日的这一天,打斋供养僧众,自己长跪在佛前,大声称“愿生西方!愿生西方!愿生西方!”这样称了三次。大家围绕他念佛,他合掌就往生了。

  明如清,字法原,姓阮,绍兴上虞人。初出家于西湖龙井寺。后入云栖,锐志念佛。诵法华经。六时礼拜。万历十一年,得疾,沉绵者数月。既革,闻堂中念佛声,忽矍然起坐。中夜,合掌,注视金容,翘仰而逝。(云栖纪事)

  明朝如清,绍兴上虞人。最初在西湖龙井寺出家。后来进了云栖寺锐志念佛(就是一意进求、势不可遏地坚志念佛)。而且诵《法华经》,六时礼拜。万历十一年生病,几个月中疾病缠身。到病重时,听到大殿中念佛的声音,忽然急着坐起来。到了中夜,合掌注视佛的金容,向上仰望而往生。

  明真缘,字慧广,姓姚,常州无锡人。年三十,出家。遍参老宿,历十六年,得念佛三昧。

  明朝真缘,常州无锡人。30岁时出家,遍参诸方大德,经历了16年,证得念佛三昧。

  万历二十二年,驻锡明州阿育王寺,亲睹舍利放光,中现释迦文佛。遂誓焚身供养,普请众僧,求施薪槁。人与一束,累为高座。因取香油涂身,趺坐积薪上,合掌诵佛号。火燃及身,俄成灰烬。众见五色光,从缘顶门而出。光中现菩萨金身,长二尺许。晃然四照,久之方灭。(狯园)

  万历二十二年,住锡宁波阿育王寺,亲自见到佛舍利放光,光中显现释迦如来,由此就发誓焚身供养。请僧人们布施给他木柴。每位僧人都给了他一束柴。他把木柴累成一个高座,取来香油涂在自己身上,然后在柴堆上结跏趺坐合掌念佛。火烧到身体,不久就化为灰烬。大家见五色光从他顶门放出。光中现出菩萨的金身,有两尺多高,照得四周非常明亮。久久才灭去。

  明传记,宁波鄞县人。性好独居,日诵法华为业,数及九千七百余部,世称为法华和尚。万历十四年,司勋虞淳熙,举法华三昧忏。记禁足修长期者三,九历寒暑,屡获瑞应。

  明朝传记,宁波鄞县人。性格喜欢独处,每天以诵《法华经》为法业,诵到9700多部,世人称他为“法华和尚”。

  万历十四年,司勋虞淳熙举办法华三昧忏。当时传记禁足,修了三次长期的法华忏。经历九年寒暑,期间屡获瑞应。

  后憩杭州西溪道上,肩水负薪,行诸佛事。或曰,和尚乃犹作此有为功德。记厉声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乎。四十一年七月,辞诸弟子,称佛名三千声,唱妙法莲华经题者数四,面西,合掌而逝。越日,顶门犹暖,异香满室。(法华持验)

  后来住在杭州西溪道上,挑水背柴,做很多佛事。有人说:“和尚还做这种有为功德吗?”传记厉声说:“无为岂在有为外?”

  万历四十一年七月,告辞弟子,称佛名三千声,唱《妙法莲华经》经题四遍,朝西方合掌端坐往生。第二天,顶门还温热,异香满室。

  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憨山在五台,师游清凉时,所自号也。俗姓蔡,南京全椒人,母梦大士抱儿授之而生师。

  明朝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憨山是五台山境内的山峰。大师在五台山时自己取名为“憨山”。俗姓蔡,南京全椒人。母亲梦到大士抱着孩子交给她,就生了大师。

  七岁叔父死,尸于床,问母曰:“叔父何处去耶?”即疑不解。九岁能诵《普门品》,年十二,辞亲入南京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内江赵大洲见异之,问曰:“汝图作么?”答曰:“图作佛。”大洲抚之曰:“儿他日当为人天师。”

  7岁,叔父死时,尸体躺在床上,就问母亲:“叔父哪里去了?”由此对生来死去的问题疑惑不解。9岁能诵《普门品》。12岁辞别父母,进南京报恩寺,依投西林和尚。

  当时内江赵大洲见了很觉奇异,就问:“你图作什么?”答:“图作佛!”大洲抚摸说:“孩子!将来你要做人天师!”

  年十三,受《法华经》,四月而成诵,遂以次诵诸经,及世闲书。年十九,遇云谷大师,勖以向上事,取《中峰广录》,读之大快,遂薙发修念佛三昧,日夜不断。一夕梦阿弥陀佛现空中,毫相分明,观音、势至左右侍。自此每入观,三圣炳现,信向益笃。

  13岁受《法华经》,四个月就能背诵。于是依次读诵诸经和世间书籍。

  19岁遇到云谷大师,大师以参究向上事勉励他。就取来《中峰广录》,读时大快。不久落发,修念佛三昧,日夜不断。一晚,梦见阿弥陀佛现于空中,白毫相分明,观音、势至左右侍奉。从此每次入观,三圣像都明显而现,对佛法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其年冬,受具戒于无极法师,听讲华严玄谈,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慕清凉国师之为人,遂发心欲游五台。明年从云谷禅师结禅天界寺,发愤参究,疽发于背,祷护伽蓝神,愿诵华严经十部,假三月,以毕禅期,祷已熟寐。晨起脱然愈。

  这年冬天,依无极法师受具足戒,听讲《华严玄谈》,悟入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为仰慕清凉国师的为人,发心想去五台山。

  第二年依云谷禅师在天界寺坐禅,发奋参究,背上长了疽。当时在伽蓝神前祈祷:“愿诵《华严经》十部,给三个月让自己圆满禅期。”祈祷后睡熟了,早起豁然而愈。

  居六年,将游五台,抵北京,参辫融、笑严诸老,入盘山度夏。明年,偕同参友妙峰结冬蒲坂。

  又过六年,要去五台之前,来北京参遍融、笑岩诸禅宗大老,入盤山过夏。第二年,与同参妙峰在蒲板结冬。

  师向阅肇公《物不迁论》,至旋岚偃岳之旨疑之。及是阅梵志语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恍然有悟,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华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诘其所得,师曰:“夜来见河边两个铁牛相鬬入水去,至今绝消息。”遂与妙峰去之五台。

  师往常读肇公《物不迁论》,读到“旋岚偃岳”一段时,对所释大义心有疑惑。到这时,阅到“梵志说:“我还是从前的人,不是从前的人。””恍然有悟,作偈说:“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问他的所得,师答:“夜来见河边两个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

  入龙门,老屋数椽,宴坐其中,单提一念,有来者目之而已。当春夏交大风时作,流澌冲击,如万马驰骤声,以问妙峰。妙峰云:“不见古人道,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师然之。

  于是和妙峰来到五台,进了龙门。有几间老屋,在里面宴坐,单提一念。有来访的人只是看着而已。

  当时正值春夏之交,时常刮大风,流水冲击犹如万马奔腾。就以此叩问妙峰,妙峰说:“你不见古人说:30年闻水流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耳根圆通。”师以为然。

  溪边有独木桥,行坐其上,久之忽然忘身,众籁都寂。自此水声不复入耳矣!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及从定起,光明湛然,觅身与心了不可得,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溪水边有独木桥,在上面静坐经行。久之,忽然忘掉身体,万籁俱寂。从此,水流声不再入耳。

  一日,吃完粥经行,忽然站着入定。等到起定,光明湛然,寻觅身心了不可得。当时说偈:“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寻游雁门,主兵备道胡君家。入定五昼夜,胡君撼之不动。鸣磬数声乃出定,还山剌血写《华严经》,每下一笔,念佛一声,念念不断,久之动静一如,得大自在。

  不久到了雁门,在主兵备道胡君家里,入定五昼夜。胡君摇他不动,在耳边鸣磬几声才出定。回山刺血写《华严经》。每下一笔,念佛一声,念念不断。久之,动静一如,得大自在。

  时神宗未有太子,万历九年,李太后遣官五台,建祈储道场,以妙峰师主之。明年光宗生,

  当时神宗没有太子。万历九年,李太后派官到五台山建祈储道场(“祈储”就是求太子),道场由妙峰和大师主持。第二年生了光宗。

  师寻遁入东海之牢山。牢山者,《华严经》所谓那罗延窟也。结茅山南而居之。太后闻,遣中使再征不起,赐三千金以造寺,复固辞,中使不敢复命,师曰:“古有矫诏赈饥之事,山东岁凶,以此广圣慈于饥民,不亦善乎!”中使从之,持赈籍还报,太后感叹,命颁藏经一部,仍率诸眷属输金造寺,赐额曰“海印”。师诣京谢恩,复为南京报恩寺请藏经,即命师送之。将至,寺塔放光者累日,还复命,仍归牢山。

  不久大师隐遁到东海牢山(《华严经》所称的那罗延窟)。在山南建茅屋居住。太后听到,派中使再次征召也不应。太后赐予三千金建造寺院,又坚决辞谢。中使不敢回去报告。大师说:“古来有矫诏赈饥之事(“矫诏赈饥”就是假称皇帝的诏书,用来赈济灾民),山东年景不好,以此广大太后的仁慈,普济灾民,不也很好嘛!”中使听从,把金子尽数施舍灾民,拿着赈灾记录回来报告。太后很感叹,命令赏赐大藏经一部,仍带领眷属出金子造寺院,赐额为“海印寺”。大师上京城谢恩,又为南京报恩寺请藏经。太后就命大师护送藏经到报恩寺。快要到时,报恩寺的佛塔放光好多天。等交付之后,仍然返回牢山。

  岁复大饥,师散所储粮赈之不足,汛舟辽东,籴豆数百石以济,牢山之民无饥死者。初牢山人多从异教,不知佛法。师住山十三年,方便说法,信从者众,有里豪谋占道场,构道士控有司,诬师侵占道院,既按验不实而罢。

  当年发生大饥荒,大师把存粮全部发放赈灾仍不够,就坐船到辽东,买豆几百石普济灾民。当时牢山无人饿死。最初牢山人多信奉外道,不知有佛法。大师住山13年期间,方便说法,信佛人数日益增多。当地土豪谋占道场,伙同…

《净土圣贤的传记(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