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P2

  ..續本文上一頁方者叁。衆環繞唱佛,合掌而逝。(雲棲紀事)

  明朝如榮,杭州海甯人。中年時是個殺豬的屠夫。有一天殺豬被豬咬了,就有所感悟(他覺悟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律絲毫不爽),到縣城的北寺剃度出家。

  後來他來到雲棲寺歸投蓮池大師,當時已經60歲了。白天跟著大家做事,夜晚持念佛名,精勤不懈。到萬曆九年他生日的這一天,打齋供養僧衆,自己長跪在佛前,大聲稱“願生西方!願生西方!願生西方!”這樣稱了叁次。大家圍繞他念佛,他合掌就往生了。

  明如清,字法原,姓阮,紹興上虞人。初出家于西湖龍井寺。後入雲棲,銳志念佛。誦法華經。六時禮拜。萬曆十一年,得疾,沈綿者數月。既革,聞堂中念佛聲,忽矍然起坐。中夜,合掌,注視金容,翹仰而逝。(雲棲紀事)

  明朝如清,紹興上虞人。最初在西湖龍井寺出家。後來進了雲棲寺銳志念佛(就是一意進求、勢不可遏地堅志念佛)。而且誦《法華經》,六時禮拜。萬曆十一年生病,幾個月中疾病纏身。到病重時,聽到大殿中念佛的聲音,忽然急著坐起來。到了中夜,合掌注視佛的金容,向上仰望而往生。

  明真緣,字慧廣,姓姚,常州無錫人。年叁十,出家。遍參老宿,曆十六年,得念佛叁昧。

  明朝真緣,常州無錫人。30歲時出家,遍參諸方大德,經曆了16年,證得念佛叁昧。

  萬曆二十二年,駐錫明州阿育王寺,親睹舍利放光,中現釋迦文佛。遂誓焚身供養,普請衆僧,求施薪槁。人與一束,累爲高座。因取香油塗身,趺坐積薪上,合掌誦佛號。火燃及身,俄成灰燼。衆見五色光,從緣頂門而出。光中現菩薩金身,長二尺許。晃然四照,久之方滅。(狯園)

  萬曆二十二年,住錫甯波阿育王寺,親自見到佛舍利放光,光中顯現釋迦如來,由此就發誓焚身供養。請僧人們布施給他木柴。每位僧人都給了他一束柴。他把木柴累成一個高座,取來香油塗在自己身上,然後在柴堆上結跏趺坐合掌念佛。火燒到身體,不久就化爲灰燼。大家見五色光從他頂門放出。光中現出菩薩的金身,有兩尺多高,照得四周非常明亮。久久才滅去。

  明傳記,甯波鄞縣人。性好獨居,日誦法華爲業,數及九千七百余部,世稱爲法華和尚。萬曆十四年,司勳虞淳熙,舉法華叁昧忏。記禁足修長期者叁,九曆寒暑,屢獲瑞應。

  明朝傳記,甯波鄞縣人。性格喜歡獨處,每天以誦《法華經》爲法業,誦到9700多部,世人稱他爲“法華和尚”。

  萬曆十四年,司勳虞淳熙舉辦法華叁昧忏。當時傳記禁足,修了叁次長期的法華忏。經曆九年寒暑,期間屢獲瑞應。

  後憩杭州西溪道上,肩水負薪,行諸佛事。或曰,和尚乃猶作此有爲功德。記厲聲曰,無爲豈在有爲外乎。四十一年七月,辭諸弟子,稱佛名叁千聲,唱妙法蓮華經題者數四,面西,合掌而逝。越日,頂門猶暖,異香滿室。(法華持驗)

  後來住在杭州西溪道上,挑水背柴,做很多佛事。有人說:“和尚還做這種有爲功德嗎?”傳記厲聲說:“無爲豈在有爲外?”

  萬曆四十一年七月,告辭弟子,稱佛名叁千聲,唱《妙法蓮華經》經題四遍,朝西方合掌端坐往生。第二天,頂門還溫熱,異香滿室。

  憨山大師名德清,字澄印。憨山在五臺,師遊清涼時,所自號也。俗姓蔡,南京全椒人,母夢大士抱兒授之而生師。

  明朝憨山大師,名德清,字澄印。憨山是五臺山境內的山峰。大師在五臺山時自己取名爲“憨山”。俗姓蔡,南京全椒人。母親夢到大士抱著孩子交給她,就生了大師。

  七歲叔父死,屍于床,問母曰:“叔父何處去耶?”即疑不解。九歲能誦《普門品》,年十二,辭親入南京報恩寺,依西林和尚,內江趙大洲見異之,問曰:“汝圖作麼?”答曰:“圖作佛。”大洲撫之曰:“兒他日當爲人天師。”

  7歲,叔父死時,屍體躺在床上,就問母親:“叔父哪裏去了?”由此對生來死去的問題疑惑不解。9歲能誦《普門品》。12歲辭別父母,進南京報恩寺,依投西林和尚。

  當時內江趙大洲見了很覺奇異,就問:“你圖作什麼?”答:“圖作佛!”大洲撫摸說:“孩子!將來你要做人天師!”

  年十叁,受《法華經》,四月而成誦,遂以次誦諸經,及世閑書。年十九,遇雲谷大師,勖以向上事,取《中峰廣錄》,讀之大快,遂薙發修念佛叁昧,日夜不斷。一夕夢阿彌陀佛現空中,毫相分明,觀音、勢至左右侍。自此每入觀,叁聖炳現,信向益笃。

  13歲受《法華經》,四個月就能背誦。于是依次讀誦諸經和世間書籍。

  19歲遇到雲谷大師,大師以參究向上事勉勵他。就取來《中峰廣錄》,讀時大快。不久落發,修念佛叁昧,日夜不斷。一晚,夢見阿彌陀佛現于空中,白毫相分明,觀音、勢至左右侍奉。從此每次入觀,叁聖像都明顯而現,對佛法的信心也就更加堅定了。

  其年冬,受具戒于無極法師,聽講華嚴玄談,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慕清涼國師之爲人,遂發心欲遊五臺。明年從雲谷禅師結禅天界寺,發憤參究,疽發于背,禱護伽藍神,願誦華嚴經十部,假叁月,以畢禅期,禱已熟寐。晨起脫然愈。

  這年冬天,依無極法師受具足戒,聽講《華嚴玄談》,悟入法界圓融無盡之旨。因爲仰慕清涼國師的爲人,發心想去五臺山。

  第二年依雲谷禅師在天界寺坐禅,發奮參究,背上長了疽。當時在伽藍神前祈禱:“願誦《華嚴經》十部,給叁個月讓自己圓滿禅期。”祈禱後睡熟了,早起豁然而愈。

  居六年,將遊五臺,抵北京,參辮融、笑嚴諸老,入盤山度夏。明年,偕同參友妙峰結冬蒲坂。

  又過六年,要去五臺之前,來北京參遍融、笑岩諸禅宗大老,入盤山過夏。第二年,與同參妙峰在蒲板結冬。

  師向閱肇公《物不遷論》,至旋岚偃嶽之旨疑之。及是閱梵志語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恍然有悟,作偈曰:“死生晝夜,水流華謝,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诘其所得,師曰:“夜來見河邊兩個鐵牛相鬬入水去,至今絕消息。”遂與妙峰去之五臺。

  師往常讀肇公《物不遷論》,讀到“旋岚偃嶽”一段時,對所釋大義心有疑惑。到這時,閱到“梵志說:“我還是從前的人,不是從前的人。””恍然有悟,作偈說:“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問他的所得,師答:“夜來見河邊兩個鐵牛相鬥入水去,至今絕消息。”

  入龍門,老屋數椽,宴坐其中,單提一念,有來者目之而已。當春夏交大風時作,流澌沖擊,如萬馬馳驟聲,以問妙峰。妙峰雲:“不見古人道,叁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師然之。

  于是和妙峰來到五臺,進了龍門。有幾間老屋,在裏面宴坐,單提一念。有來訪的人只是看著而已。

  當時正值春夏之交,時常刮大風,流水沖擊猶如萬馬奔騰。就以此叩問妙峰,妙峰說:“你不見古人說:30年聞水流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耳根圓通。”師以爲然。

  溪邊有獨木橋,行坐其上,久之忽然忘身,衆籁都寂。自此水聲不複入耳矣!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及從定起,光明湛然,覓身與心了不可得,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溪水邊有獨木橋,在上面靜坐經行。久之,忽然忘掉身體,萬籁俱寂。從此,水流聲不再入耳。

  一日,吃完粥經行,忽然站著入定。等到起定,光明湛然,尋覓身心了不可得。當時說偈:“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尋遊雁門,主兵備道胡君家。入定五晝夜,胡君撼之不動。鳴磬數聲乃出定,還山剌血寫《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念念不斷,久之動靜一如,得大自在。

  不久到了雁門,在主兵備道胡君家裏,入定五晝夜。胡君搖他不動,在耳邊鳴磬幾聲才出定。回山刺血寫《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念念不斷。久之,動靜一如,得大自在。

  時神宗未有太子,萬曆九年,李太後遣官五臺,建祈儲道場,以妙峰師主之。明年光宗生,

  當時神宗沒有太子。萬曆九年,李太後派官到五臺山建祈儲道場(“祈儲”就是求太子),道場由妙峰和大師主持。第二年生了光宗。

  師尋遁入東海之牢山。牢山者,《華嚴經》所謂那羅延窟也。結茅山南而居之。太後聞,遣中使再征不起,賜叁千金以造寺,複固辭,中使不敢複命,師曰:“古有矯诏赈饑之事,山東歲凶,以此廣聖慈于饑民,不亦善乎!”中使從之,持赈籍還報,太後感歎,命頒藏經一部,仍率諸眷屬輸金造寺,賜額曰“海印”。師詣京謝恩,複爲南京報恩寺請藏經,即命師送之。將至,寺塔放光者累日,還複命,仍歸牢山。

  不久大師隱遁到東海牢山(《華嚴經》所稱的那羅延窟)。在山南建茅屋居住。太後聽到,派中使再次征召也不應。太後賜予叁千金建造寺院,又堅決辭謝。中使不敢回去報告。大師說:“古來有矯诏赈饑之事(“矯诏赈饑”就是假稱皇帝的诏書,用來赈濟災民),山東年景不好,以此廣大太後的仁慈,普濟災民,不也很好嘛!”中使聽從,把金子盡數施舍災民,拿著赈災記錄回來報告。太後很感歎,命令賞賜大藏經一部,仍帶領眷屬出金子造寺院,賜額爲“海印寺”。大師上京城謝恩,又爲南京報恩寺請藏經。太後就命大師護送藏經到報恩寺。快要到時,報恩寺的佛塔放光好多天。等交付之後,仍然返回牢山。

  歲複大饑,師散所儲糧赈之不足,汛舟遼東,籴豆數百石以濟,牢山之民無饑死者。初牢山人多從異教,不知佛法。師住山十叁年,方便說法,信從者衆,有裏豪謀占道場,構道士控有司,誣師侵占道院,既按驗不實而罷。

  當年發生大饑荒,大師把存糧全部發放赈災仍不夠,就坐船到遼東,買豆幾百石普濟災民。當時牢山無人餓死。最初牢山人多信奉外道,不知有佛法。大師住山13年期間,方便說法,信佛人數日益增多。當地土豪謀占道場,夥同…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