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的傳記(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這時弟子就請問:“不知大師證入什麼果位?在此命終之後生在何處?”智者大師說:“我不領衆必定可以得到六根清淨,因爲我損己利人,只得到五品位(就是圓教的觀行即佛的果位)。我的諸位師友現在隨觀音、勢至來迎接我了。”說完端坐,就像入了叁昧。67歲。

  天鄉寺釋慧延。聞顗遷化。感咽無已。欲知顗生處。因寫法華經以求冥示。夜夢顗從觀音西來。顧謂曰。疑心遣否。其外靈異數著類如此(續高僧傳佛祖統紀十疑論)。

  當時天鄉寺有位僧人慧延,聽說大師已經圓寂,感慨悲淚不已。他想知道大師的生處,就寫《法華經》求冥冥中得個指示。夜晚夢見大師跟隨觀音菩薩從西方來了,看著他說:“你的疑心消除了嗎?”此外智者大師一生有很多靈異,大概都是如此。

  慧成。姓段。澧陽人。初受業于十住寺。後聞南嶽思禅師闡化之盛。即往依之。開眼坐禅。夜以達旦。南嶽令入方等觀音法華般舟叁昧。以消宿障。行之叁年。得解衆生語言叁昧。後于荊州枝江。創寺居焉。誦彌陀經。修西方觀。叁十年常坐不臥。每入定。常見淨土蓮臺寶樹。

  隋朝慧成,湖南澧陽人,最初是在十住寺學習佛法,後來聽說南嶽慧思禅師弘揚佛法很盛,就去依止。他開眼坐禅通宵達旦。南嶽大師讓他修方等、觀音、法華、般舟等種種叁昧來消除宿障。他修了叁年,得到“解衆生語言叁昧”。

  後來他在荊州枝江創立寺院居住。平日誦《彌陀經》,修西方觀。30年常坐不臥。每當入定,常常見到淨土的蓮臺寶樹。

  一日語門人。急甃殿階。吾當講涅槃。及事竣建講。適智者大師自玉泉來。共談元理。良久入滅。是夕人夢成坐連臺。隱隱西去(佛祖統紀)。

  有一天,他對門人說:“你們快砌好大殿的臺階,我要講《涅槃經》。”等工程完畢,他就開始講經,遇上智者大師從玉泉來(他們都是慧思禅師的徒弟),兩個人談論佛法的妙理,談的時間很長,談完他就圓寂了。

  這天晚上,有人夢見慧成大師坐在蓮花臺上,隱隱地向西方而去。

  慧命。天臺仙城人。參南嶽思禅師。聞說叁觀。深悟元旨。得無礙辯。說法如瀉。將終。誡門人精修淨行。衆忽見阿彌陀佛與大士來迎。命隨佛向西而去(佛祖統紀)。

  隋朝慧命,天臺仙城人。他去參訪南嶽慧思禅師,聽慧思禅師講述叁觀,就深深了悟叁觀玄妙不可思議的法。從此得到無礙辯才,說法猶如瓶瀉。

  在他臨終時,教誡門人要精修淨業。大家忽然見到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來迎接。慧命就隨佛去西方了。

  慧海。姓張。清和武城人。少年入道。師事邺都廣國寺冏法師。聽講涅槃楞伽再遍。即能覆述。慧辯過人。學徒皆推服。以周大象二年來儀濤浦。修葺伽藍。莊嚴佛事。嘗以淨土爲期。精誠致感。忽有齊州僧道诠者。齋阿彌陀佛畫像來。微妙工巧。世所未有。雲是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乘空往安樂世界。圖繪而來。

  隋朝慧海,清和武城人,很小就開始學習佛法,依止邺都廣國寺的冏法師學習。聽講《涅槃經》、《楞伽經》,聽完一遍就能複述,他的智慧辯才超過常人,所以當時的學生都很推崇敬佩他。

  北周大象二年,來到濤浦修整寺院,莊嚴佛事。他曾經以往生西方作爲決定的志願。他用心精誠,得到的感應很多。有一次,忽然有一位齊州僧叫做道诠,帶著阿彌陀佛的畫像來了。這幅佛像畫得精妙絕倫,他說是印度雞頭摩寺的五通菩薩從空中飛到極樂世界畫完之後帶來的。

  海冥會素情。虔笃禮敬。見神光照爍。于是模寫懇苦。願生彼國。沒齒爲念。隋大業五年五月旦。有疾。謂弟子曰。吾當滅矣。伸五指以表終期。至五日夜。歘然而起。面西禮竟。跏坐至曉而逝。年六十九。海自少精苦。老而愈笃。兼以仁慈接物。誘勸後進。其沒也。道俗悲涼。散香華施金寶者無算(續高僧傳)。

  當時慧海看了佛像非常相應。他虔誠禮敬,見到佛像上有神光照耀。後來他懇切勤苦地畫這幅佛像,發願一定要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終生念念不忘。

  隋朝大業五年五月,他生病了,對弟子說:“我要往生了。”然後伸出五個手指表示往生日期。

  過了五天的晚上,忽然間,他坐起來面向西方,拜佛完畢,再結跏趺坐。到早上就去世了。69歲。

  慧海從小就勤苦精進,到年老時更加勤苦精進。平時他以仁慈之心待人,對後進都鼓勵勸進。所以他走的時候大家都很悲傷,當時以香花供養、布施金銀財寶的人不可計數。

  智通。姓程。河東猗氏人。生而樂道。志求出家。父母異而許之。十歲後剃落。接事師長。執履謙沖。嚴戒行。晝夜詠法言不辍。誦諸經中贊佛要偈叁千余首。已而從俊律師延法師受業。立孤老寺。等心赈贍。間複授戒說法。廣修衆善。

  隋朝智通,河東猗氏人,生下來就喜歡修道,立志要出家。父母認爲他禀賦不凡,也就答應了。

  10歲後剃度,他承事師長,卑下謙虛,嚴謹地守持戒律。從早到晚不斷地諷誦佛法文句,誦持各種經中贊佛重要的偈子叁千多頌。後來他依止俊律師、延法師學習佛法,建立了孤老寺,以平等心贍養老人。有時候也給人傳戒說法,總之各種善行都修。

  大業七年十月有疾。命侍者稱阿彌陀佛名。回向願生彼國。已而開目正視。良久不眴。如有所覩。雲不可思議也。侍僧頂葢問故。雲見寶幢華葢塔廟莊嚴。

  大業七年十月,他生病了,叫侍者念阿彌陀佛名號,回向願生極樂世界。後來他睜開眼睛看,很長時間眼睛不動,好像見到什麼,說是不可思議。旁邊的侍者叫頂蓋的,問他是什麼緣故。他說:“我見到寶幢、蓮花、花蓋、塔廟,具足莊嚴。”

  初夜又雲。何故大然燈燭。遂掩燈令暗。須臾複雲。光明何爲轉盛。葢曰是師淨相。不可怪也。乃合掌達旦。曰。吾生淨土矣。遂逝。山地動搖。窗戶皆震裂。時寺僧道慧適假寐。夢見西嶺上樓閣殿堂。乘空而去(續高僧傳)。

  到了初夜,又說:“爲什麼夜裏還燃這麼大的燈燭?”他就把燈熄滅。不一會兒,又說:“光明怎麼越來越大?”這時頂蓋對他說:“這是師父的淨相,不要感覺奇怪。”這樣他就合掌一直到天亮,然後說:“我生淨土了。”這樣就走了。

  當他走的時候,地動山搖,連窗戶都震開了。當時同寺院的僧人道慧正在做夢,夢見西邊山頂上有好多樓閣殿堂,從虛空中飛去。

  真慧。姓陳。陝州河北人。旱厭身世。年二十。往大通寺清禅師所。出家受具。遊學四方。道業日進。後築室于蒲版首山麻谷。居十八年。設四柱寶幢以奉叁聖。每挺身正念。依像作觀。隋仁壽四年。召住棲岩寺。爲人清儉退讓。獨處樂靜。坐禅禮忏。晝夜勤苦。

  隋朝真慧,陝州河北人。很年輕就厭離世間。20歲到大通寺清律師那裏出家,受具足戒,然後四處遊學。他的道業日益進步。後來在蒲坂首山的麻谷建了房屋,住了18年。他設了四柱寶幢供奉西方叁聖。每次端身正念,依著寶像作觀。

  隋朝仁壽四年,受人召請住在西岩寺。他人很節儉、很清淨,什麼事不當先、不居高,常常一個人呆著,很喜歡清淨,然後是坐禅、禮拜、忏悔,晝夜精勤苦行。

  大業十一年十月。寢疾。神色如常。曰。吾將生淨土。見蓮華相候。又聞異鍾聲聲幽遠。異香充蔚。潛然而絕(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大業十一年十月,得了病,但神色跟平常一樣,他說:“我要生淨土了,我已經見到蓮花在等我。”又聽到有奇異的鍾聲,傳得很悠遠,充滿了異香。他就安然往生了。

  法智。不詳其所出。髫年出家。凡百講肆。無不留神。

  隋朝法智,不明他的出處。他是童年出家,各處講席都去參與,凡是有講佛法的地方,他都很留心。

  晚歲聞徑直之門。莫如念佛。乃謂人曰。我聞經言。犯一吉羅。曆一中劫地獄。可信。又聞經言。一稱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則未之信。有明者示雲。汝大邪見。俱是佛言。何得不信。遂于國清寺兜率臺。晝夜精勤念佛。感觀音勢至二菩薩現身。異日又感天冠寶瓶。光映其身。

  到他晚年時,聽到說直接了當的法門不如念佛。他就對人說:“我聽經上說“犯一個惡作罪,就要一個中劫受地獄苦”時,我很相信;又聽到經上說“一稱阿彌陀佛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不怎麼相信。”有明白人告訴他:“你是大邪見,這兩句都是佛說的,怎麼能不信!”于是他就在國清寺的兜率臺晝夜精勤念佛,感得觀音、勢至兩大菩薩現身。又有一天,感得天冠寶瓶當中的光明映照他的身體。

  一日辭道俗雲。吾生西方有日矣。何以餞我。遂克叁日後會食。食罷。或宿其房以候之。中夜。智于繩床念佛。安坐而化。時有金色光。自西而來。照數百裏。江上漁人謂已天曉。遲久方明。始驗智之往生雲(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一天,他辭別出家在家的相識說:“我馬上要生西方,怎麼來給我送別呢?”大家約定叁天後一起吃飯送別。吃完飯,有的人就呆在房間裏等他走。

  到了中夜,法智坐在床上念佛,安然坐化。當時有金光從西方照來,照亮了方圓幾百裏,連江上魚船上的人都認爲天亮了。實際上過了很久天才亮。這才證明法智是往生了。

  法喜。不詳其所出。徧參知識。力學無倦。年六十。始于大蘇山遇智者大師。一聞法音。頓獲深證。于是專修禅慧。嘗行方等叁昧。忽一雉來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師當生淨土。豈償汝命邪。後于病中發願。以一生行業。回向淨土。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衆來迎。端坐而化(佛祖統紀)。

  隋朝法喜,不知他的出處。他到處參訪善知識,很努力地學習佛法,從不疲厭。到他60歲時,才在大蘇山遇到智者大師。在一聞法音的時候,就頓時獲得甚深證悟。于是專一地修持禅慧,曾經修過方等叁昧。

  有一天,忽然一只野雞來索命。有個神人呵斥說:“法師要生淨土,怎麼償你的命呢!”後來他在病中發願以一生的行業回向淨土,至誠地念佛,就見到佛菩薩聖衆來迎接,端坐化去。

  壽洪…

《淨土聖賢的傳記(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