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这时弟子就请问:“不知大师证入什么果位?在此命终之后生在何处?”智者大师说:“我不领众必定可以得到六根清净,因为我损己利人,只得到五品位(就是圆教的观行即佛的果位)。我的诸位师友现在随观音、势至来迎接我了。”说完端坐,就像入了三昧。67岁。
天乡寺释慧延。闻顗迁化。感咽无已。欲知顗生处。因写法华经以求冥示。夜梦顗从观音西来。顾谓曰。疑心遣否。其外灵异数着类如此(续高僧传佛祖统纪十疑论)。
当时天乡寺有位僧人慧延,听说大师已经圆寂,感慨悲泪不已。他想知道大师的生处,就写《法华经》求冥冥中得个指示。夜晚梦见大师跟随观音菩萨从西方来了,看着他说:“你的疑心消除了吗?”此外智者大师一生有很多灵异,大概都是如此。
慧成。姓段。澧阳人。初受业于十住寺。后闻南岳思禅师阐化之盛。即往依之。开眼坐禅。夜以达旦。南岳令入方等观音法华般舟三昧。以消宿障。行之三年。得解众生语言三昧。后于荆州枝江。创寺居焉。诵弥陀经。修西方观。三十年常坐不卧。每入定。常见净土莲台宝树。
隋朝慧成,湖南澧阳人,最初是在十住寺学习佛法,后来听说南岳慧思禅师弘扬佛法很盛,就去依止。他开眼坐禅通宵达旦。南岳大师让他修方等、观音、法华、般舟等种种三昧来消除宿障。他修了三年,得到“解众生语言三昧”。
后来他在荆州枝江创立寺院居住。平日诵《弥陀经》,修西方观。30年常坐不卧。每当入定,常常见到净土的莲台宝树。
一日语门人。急甃殿阶。吾当讲涅槃。及事竣建讲。适智者大师自玉泉来。共谈元理。良久入灭。是夕人梦成坐连台。隐隐西去(佛祖统纪)。
有一天,他对门人说:“你们快砌好大殿的台阶,我要讲《涅槃经》。”等工程完毕,他就开始讲经,遇上智者大师从玉泉来(他们都是慧思禅师的徒弟),两个人谈论佛法的妙理,谈的时间很长,谈完他就圆寂了。
这天晚上,有人梦见慧成大师坐在莲花台上,隐隐地向西方而去。
慧命。天台仙城人。参南岳思禅师。闻说三观。深悟元旨。得无碍辩。说法如泻。将终。诫门人精修净行。众忽见阿弥陀佛与大士来迎。命随佛向西而去(佛祖统纪)。
隋朝慧命,天台仙城人。他去参访南岳慧思禅师,听慧思禅师讲述三观,就深深了悟三观玄妙不可思议的法。从此得到无碍辩才,说法犹如瓶泻。
在他临终时,教诫门人要精修净业。大家忽然见到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来迎接。慧命就随佛去西方了。
慧海。姓张。清和武城人。少年入道。师事邺都广国寺冏法师。听讲涅槃楞伽再遍。即能覆述。慧辩过人。学徒皆推服。以周大象二年来仪涛浦。修葺伽蓝。庄严佛事。尝以净土为期。精诚致感。忽有齐州僧道诠者。斋阿弥陀佛画像来。微妙工巧。世所未有。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乘空往安乐世界。图绘而来。
隋朝慧海,清和武城人,很小就开始学习佛法,依止邺都广国寺的冏法师学习。听讲《涅槃经》、《楞伽经》,听完一遍就能复述,他的智慧辩才超过常人,所以当时的学生都很推崇敬佩他。
北周大象二年,来到涛浦修整寺院,庄严佛事。他曾经以往生西方作为决定的志愿。他用心精诚,得到的感应很多。有一次,忽然有一位齐州僧叫做道诠,带着阿弥陀佛的画像来了。这幅佛像画得精妙绝伦,他说是印度鸡头摩寺的五通菩萨从空中飞到极乐世界画完之后带来的。
海冥会素情。虔笃礼敬。见神光照烁。于是模写恳苦。愿生彼国。没齿为念。隋大业五年五月旦。有疾。谓弟子曰。吾当灭矣。伸五指以表终期。至五日夜。歘然而起。面西礼竟。跏坐至晓而逝。年六十九。海自少精苦。老而愈笃。兼以仁慈接物。诱劝后进。其没也。道俗悲凉。散香华施金宝者无算(续高僧传)。
当时慧海看了佛像非常相应。他虔诚礼敬,见到佛像上有神光照耀。后来他恳切勤苦地画这幅佛像,发愿一定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终生念念不忘。
隋朝大业五年五月,他生病了,对弟子说:“我要往生了。”然后伸出五个手指表示往生日期。
过了五天的晚上,忽然间,他坐起来面向西方,拜佛完毕,再结跏趺坐。到早上就去世了。69岁。
慧海从小就勤苦精进,到年老时更加勤苦精进。平时他以仁慈之心待人,对后进都鼓励劝进。所以他走的时候大家都很悲伤,当时以香花供养、布施金银财宝的人不可计数。
智通。姓程。河东猗氏人。生而乐道。志求出家。父母异而许之。十岁后剃落。接事师长。执履谦冲。严戒行。昼夜咏法言不辍。诵诸经中赞佛要偈三千余首。已而从俊律师延法师受业。立孤老寺。等心赈赡。间复授戒说法。广修众善。
隋朝智通,河东猗氏人,生下来就喜欢修道,立志要出家。父母认为他禀赋不凡,也就答应了。
10岁后剃度,他承事师长,卑下谦虚,严谨地守持戒律。从早到晚不断地讽诵佛法文句,诵持各种经中赞佛重要的偈子三千多颂。后来他依止俊律师、延法师学习佛法,建立了孤老寺,以平等心赡养老人。有时候也给人传戒说法,总之各种善行都修。
大业七年十月有疾。命侍者称阿弥陀佛名。回向愿生彼国。已而开目正视。良久不眴。如有所覩。云不可思议也。侍僧顶葢问故。云见宝幢华葢塔庙庄严。
大业七年十月,他生病了,叫侍者念阿弥陀佛名号,回向愿生极乐世界。后来他睁开眼睛看,很长时间眼睛不动,好像见到什么,说是不可思议。旁边的侍者叫顶盖的,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我见到宝幢、莲花、花盖、塔庙,具足庄严。”
初夜又云。何故大然灯烛。遂掩灯令暗。须臾复云。光明何为转盛。葢曰是师净相。不可怪也。乃合掌达旦。曰。吾生净土矣。遂逝。山地动摇。窗户皆震裂。时寺僧道慧适假寐。梦见西岭上楼阁殿堂。乘空而去(续高僧传)。
到了初夜,又说:“为什么夜里还燃这么大的灯烛?”他就把灯熄灭。不一会儿,又说:“光明怎么越来越大?”这时顶盖对他说:“这是师父的净相,不要感觉奇怪。”这样他就合掌一直到天亮,然后说:“我生净土了。”这样就走了。
当他走的时候,地动山摇,连窗户都震开了。当时同寺院的僧人道慧正在做梦,梦见西边山顶上有好多楼阁殿堂,从虚空中飞去。
真慧。姓陈。陕州河北人。旱厌身世。年二十。往大通寺清禅师所。出家受具。游学四方。道业日进。后筑室于蒲版首山麻谷。居十八年。设四柱宝幢以奉三圣。每挺身正念。依像作观。隋仁寿四年。召住栖岩寺。为人清俭退让。独处乐静。坐禅礼忏。昼夜勤苦。
隋朝真慧,陕州河北人。很年轻就厌离世间。20岁到大通寺清律师那里出家,受具足戒,然后四处游学。他的道业日益进步。后来在蒲坂首山的麻谷建了房屋,住了18年。他设了四柱宝幢供奉西方三圣。每次端身正念,依着宝像作观。
隋朝仁寿四年,受人召请住在西岩寺。他人很节俭、很清净,什么事不当先、不居高,常常一个人呆着,很喜欢清净,然后是坐禅、礼拜、忏悔,昼夜精勤苦行。
大业十一年十月。寝疾。神色如常。曰。吾将生净土。见莲华相候。又闻异钟声声幽远。异香充蔚。潜然而绝(续高僧传佛祖统纪)。
大业十一年十月,得了病,但神色跟平常一样,他说:“我要生净土了,我已经见到莲花在等我。”又听到有奇异的钟声,传得很悠远,充满了异香。他就安然往生了。
法智。不详其所出。髫年出家。凡百讲肆。无不留神。
隋朝法智,不明他的出处。他是童年出家,各处讲席都去参与,凡是有讲佛法的地方,他都很留心。
晚岁闻径直之门。莫如念佛。乃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地狱。可信。又闻经言。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有明者示云。汝大邪见。俱是佛言。何得不信。遂于国清寺兜率台。昼夜精勤念佛。感观音势至二菩萨现身。异日又感天冠宝瓶。光映其身。
到他晚年时,听到说直接了当的法门不如念佛。他就对人说:“我听经上说“犯一个恶作罪,就要一个中劫受地狱苦”时,我很相信;又听到经上说“一称阿弥陀佛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不怎么相信。”有明白人告诉他:“你是大邪见,这两句都是佛说的,怎么能不信!”于是他就在国清寺的兜率台昼夜精勤念佛,感得观音、势至两大菩萨现身。又有一天,感得天冠宝瓶当中的光明映照他的身体。
一日辞道俗云。吾生西方有日矣。何以饯我。遂克三日后会食。食罢。或宿其房以候之。中夜。智于绳床念佛。安坐而化。时有金色光。自西而来。照数百里。江上渔人谓已天晓。迟久方明。始验智之往生云(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一天,他辞别出家在家的相识说:“我马上要生西方,怎么来给我送别呢?”大家约定三天后一起吃饭送别。吃完饭,有的人就呆在房间里等他走。
到了中夜,法智坐在床上念佛,安然坐化。当时有金光从西方照来,照亮了方圆几百里,连江上鱼船上的人都认为天亮了。实际上过了很久天才亮。这才证明法智是往生了。
法喜。不详其所出。徧参知识。力学无倦。年六十。始于大苏山遇智者大师。一闻法音。顿获深证。于是专修禅慧。尝行方等三昧。忽一雉来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师当生净土。岂偿汝命邪。后于病中发愿。以一生行业。回向净土。至心念佛。即见佛菩萨众来迎。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隋朝法喜,不知他的出处。他到处参访善知识,很努力地学习佛法,从不疲厌。到他60岁时,才在大苏山遇到智者大师。在一闻法音的时候,就顿时获得甚深证悟。于是专一地修持禅慧,曾经修过方等三昧。
有一天,忽然一只野鸡来索命。有个神人呵斥说:“法师要生净土,怎么偿你的命呢!”后来他在病中发愿以一生的行业回向净土,至诚地念佛,就见到佛菩萨圣众来迎接,端坐化去。
寿洪…
《净土圣贤的传记(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