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二)▪P3

  ..续本文上一页。汾阳人。常勤持念。求生西方。将亡。兜率天童子来迎。洪曰。我心期西往。不生天上。即令众唱佛。遽云佛从西来矣。言讫而化(佛祖统纪)。

  隋朝寿洪,汾阳人,日常精勤地念佛求生西方。在他快走时,有兜率天童子下来迎接。寿洪说:“我心里希求的是往生西方,不生天上。”这样就叫大众念佛,忽然说:“佛从西方来了!”说完就坐化了。

  净土传记里有好几位都是临终见到天人来迎接,但他们求生西方的志愿很坚定,所以不愿生天,这样天人接引的境界就消失,转成显现极乐世界的圣众来迎接。这都得力于求生西方的志愿坚固。如果志愿不坚固,在天人来接引时,只要跟着去就生天了。

  汶州二沙弥。不知何许人。同志念佛。经五年。长者先亡。至净土。见佛白言。有小沙弥与我同修。可得生否。佛言。由彼劝汝。汝方发心。汝今可归。益修净业。三年后当同来此。至期。二人见佛与圣众。自西而来。大地震动。天华飘舞。一时同化(佛祖统纪)。

  隋朝汶州有两位沙弥,不知是哪里人,他们共同立志念佛,求生西方。经过五年,年长的那一位首先往生净土,见到佛就问:“有个小沙弥跟我一同修行,他能往生吗?”佛说:“由于他劝导你,你才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你现在可以回去更精进地修净业,三年之后你跟他一起来。”

  到了这一天,两位沙弥都见到佛和圣众从西方来了,大地震动,虚空中天花飘舞。两个人同时坐化。

  善胄。姓淮。瀛州人。少出家。通敏易悟。屡涉讲会。尤善涅槃。多摧服座主。隋初度北。依远师止于京邑净影寺。远亡后。敕令于净影寺为涅槃众主。大业间。广选德僧。胄应选屡开法席。然常潜修净业。人莫知也。因感风疾。唇口偏向。后患忽损。如恒日。胄曰。吾患既差。命必终矣。

  唐朝善胄,瀛州人,少年时出家,聪明敏锐,领悟力强。他多次参与讲法法会,尤其擅长《涅槃经》,曾经多次摧伏讲经的座主。

  隋朝初年,他到北方依止慧远大师,住在京邑净影寺(古代有两位慧远大师——前慧远和后慧远,前慧远是晋朝净土宗的初祖,后慧远是隋朝净影寺的大德,他依止的是后慧远。)。慧远大师逝世后,皇帝敕令善胄在净影寺作涅槃众主(就是研究《涅槃经》大众的导师)。大业年间,朝廷广选有德的僧人,善胄也应选在内。他屡次开法席讲法,但自己常常潜修净业,别人不知道。因为他得了风病,嘴巴歪了。后来忽然病好了,就跟平常一样。善胄说:“我的病既然好了,一定是寿命尽了。”

  唐武德三年三月。病革。谓门人曰。吾一生正信。心心在佛。不虑不生净土。即令拂拭房宇。烧香严待。起坐合掌。语侍人曰。安置高座。世尊来也。胄今忏悔惭愧。如是良久。旋就卧曰。向者阿弥陀佛来。汝等见否。吾当去矣。语讫便卒(续高僧传)。

  唐朝武德三年三月,他病情加重,对门人说:“我一生正信,心心念念都在佛上,我不担心生不了净土。”他就让门人把房间打扫干净,然后烧香,庄重地等待佛来接引。然后他坐起身来两手合掌,对侍者说:“快安置高座,世尊来了!善胄现在忏悔惭愧。”这样过了很久,他又很快躺下来说:“刚才佛来了,你们见了吗?我要走了。”说完就往生了。(他是在境界里见到佛来了,别人不知道。所以他马上站起来,叫大家设立高座。)

  道杰。姓杨。河东安邑人。少有出世志。隋开皇十一年。岁将冠。投莹法师剃落受具。继往青州何记论师所。听讲成实。记师化去。遂周游齐土。搜求论学。屡开讲席。

  唐朝道杰法师,河东安邑人,少年时就有出世的志向。隋朝开皇十一年,快成年时,依莹法师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接着去青州何记论师那里听讲《成实论》。何记论师圆寂后,他就到处周游,到处去求佛法,而且学完之后,屡次开讲席讲法。

  久之忽自惟曰。徒事言说。心路迷茫。至于起慧。非定不发。遂停讲。往麻谷依真慧禅师学坐。深入缘起。慧叹为利根。杰为人少欲希言。疏财薄食。苦乐不以累意。晚为栖岩僧主。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山。年五十五。

  时间久了,他自己忽然思维:光是嘴巴上讲,心上的路还很迷茫,至于开智慧,没有得定是发不起的。于是就停止讲法,去麻谷依止真慧禅师学打坐,深入缘起。真慧禅师赞叹他是利根。

  道杰为人少欲知足,言语很少。他看淡财物,饮食也相当简单,平常是苦是乐丝毫不挂在心上。晚年作栖岩僧主。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号,在山上圆寂,55岁。

  初有桑泉樊绰者。前周废教僧也。虽为白衣。常参法宇。杰深器之。绰已先亡。有二女同梦其父乘虗而至曰。吾生西方极乐土矣。知杰师将逝。故来相迎。因向栖岩而去。其日。杰适患病停讲。临终。见绰伫空中。合寺闻异香及天乐声(续高僧传)。

  起初有一位桑泉樊绰,是前周的废教僧(就是北周武帝灭佛时,被迫还俗的僧人。)。虽然他已经还俗做了居士,但常常参与法会。道杰很器重他。这位樊绰居士是先走的,他的两个女儿同时梦到父亲从虚空中走来说:“我往生极乐净土了,知道道杰师要走,我特意来接他。”这样就往栖岩山的方向走去。

  这一天,道杰刚好生病,停止讲法。临终的时候,见到樊绰站在空中。全寺院的人都闻到奇异的香气和天乐声。

  灌顶。姓吴。临海章安人。始生三月。能称三宝名。七岁入摄静寺出家。陈至德初。谒智者于修禅寺。禀受观法。研绎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闻法。悉能领解。

  唐朝灌顶大师,浙江临海章安人。他才出生三个月就能称三宝的名字。7岁入摄静寺出家。陈朝至德初年,到修禅寺拜谒智者大师禀受观法。研习时间一长就顿然明白,顿时得到智者大师印可,因而做了大师的侍者。他不论听智者大师说什么法,都能领解。

  隋开皇间。智者入寂。顶宣扬遗教。勤修定慧。每宴坐诵经。常有天华飘坠其侧。尝于摄静寺讲涅槃经。群盗突至。见寺门旌旗蔽日。神兵皆长丈余。盗惊而溃。

  隋朝开皇年间,智者大师圆寂。灌顶大师宣扬智者大师的遗教,勤修定慧。每当他打坐诵经时,常常有天花飘到身边。曾经在摄静寺讲《涅槃经》。当时突然来了一群盗匪,见寺院门口旌旗遮蔽了太阳,很多神兵都是一丈多高。这群盗匪吓得惊慌逃窜。

  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初示疾。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可多爇名香。吾将去矣。忽起合掌。如有所敬。三称阿弥陀佛。颜色愉然。就卧而逝。顶暖经日。年七十二(续高僧传佛祖统纪)。

  贞观六年八月七号,章安大师在国清寺圆寂。最初显现有病,屋子里有异香。临终时吩咐弟子:“可以多烧点香,我要去了!”忽然站起来合掌,好像有所恭敬,口中三称“阿弥陀佛”。当时神色很愉悦,然后就卧着圆寂了。72岁。

  僧藏。西河人。幼出家。屈己事人。一切恭敬。不辞劳苦。见他僧衣故。则潜为澣濯而缝纫之。天暑。脱衣坐草中。以身血肉施诸蚊蚋。日念佛号。不纪其数。确志冥心。未尝少废。及报尽。见诸天次第来迎。皆不赴。俄告人曰。适往净土。见诸上善人。散华空中。乃合掌念佛而化(宋高僧传)。

  唐朝僧藏,西河人,幼年出家。能自处卑下去服务别人,对一切都很恭敬,做事不辞劳苦。见其他僧人衣服破旧了,就暗暗地拿去洗干净、缝好。天热的时候,脱掉上身的衣服坐在草上,以身体的血肉施舍蚊虫,每天念佛不计其数。自己有确实的志向,潜心修持净业,从不废弃。

  到他业报尽时,见到诸天次第来迎接,他都不去。不久告诉人:“我刚才去了净土,见到诸上善人在空中散花。”这样就合掌念佛坐化。

  

《净土圣贤的传记(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