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見:盡管聽聞了如此殊勝的法門,可是那些往昔未曾積累資糧的人們,非但不對此信服,反而對所說的教義生起邪見,這就像外道一樣。】
雖然聽到了淨土教法(比如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大誓願海,西方淨土的依正莊嚴,叁輩往生的正因等等),但是前世沒積資糧的人不會引起勝解,還對這些稀有奇特的事顛倒理解,就像外道一樣。
這是講聽聞甚深的淨土教法,如果前世已經積過資糧,會特別相信;沒有積過資糧的人,聽到這些超越常識的事(比如沒有斷惑卻能橫超叁界;只要往生淨土就能不起煩惱,永遠遠離衆苦、受用安樂;或者以佛本願神力的加被,自然具足相好、神通等等;或者水、鳥、蓮花、行樹、香風等都能做無邊佛事),在聽到這些時不會特別相信,反而顛倒認爲這是寓言、是神話、是安慰劑、是虛構、是宗教迷信等等!這樣說的人就像外道一樣。
阿底峽尊者說:內外道以“是否歸依”來區分。內教徒就是真心歸依叁寶的人,立誓以佛作爲指導修行的導師,以法作爲修行的道路,以僧作爲修行的助伴。如果是真正生起歸依的人,一定信奉佛的言教真實不虛,特別地對于佛所說的淨土教法,各種超越常情不可思議的事,也都能仰信。因爲這些都是世尊的金口誠言,決定沒有虛假之處。如果聽後不能相信,而且顛倒理解,那就是不信奉佛爲導師,不信奉淨土的教法是真實的解脫道,也就等同外道了。
接下來:如果人心裏有邪見,怎麼引導他趣入真實教義呢?
【在不承認聖教爲正量的這些人面前,爲了使他們通達真正的教義,要依靠方便加以調伏;或者通過說理的途徑進行教化。】
趣入佛法真實義有教、理兩條途徑。所謂的教是指聖教——從照見萬法實相的智慧中流露的言說,是千真萬確的聖言。所謂的理是指正理,沒有任何不成立、不決定和相違之處的正確道理。
上面這一類等同外道的人,在他心裏聖教還不成立爲量。如果在自己心裏聖教已經成立爲量,認爲佛的語言完全真實,那麼單單以這個信心就能隨順佛的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極樂世界。但上面這些等同外道的人還不能信受佛語的真實性,對于他們僅僅以佛語這一點不成爲判定真理的標准。爲了把這一類人引入真實教義當中,需要使用另外的方法。這又分兩種:一、需要通過方便來調伏;二、需要以正理的途徑來調化。
下面具體解釋:
【依靠方便加以調伏就是靠大顯神變使他們皈入佛門;憑借說理的途徑進行教化就是通過正理的渠道證明佛陀是量士夫,正確建立佛教是解脫的津梁,由此使他們對佛陀不可思議的誓願力和智慧生起定解,結果必然對以叁觀察證明清淨的《極樂世界莊嚴經》等經教也就是能推知、衡量最極隱蔽所量的無欺聖教生起誠信。】
第一類、以顯示神變等使對方産生信心,從而趣入聖教。神變等就是要顯示超常能力,使對方生起信心、崇敬心理,然後就願意跟著你信佛。比如能化現幾個身體,能知道別人心中的想法,能見到遠方的情景,而且都是可以現場驗證的,他就産生崇拜心理,心被折服。
除了神變之外,就看他崇拜什麼,意樂在哪裏,就示現那方面的超常能力。比如他是科學家,對于他的領域發表高見,表現出的智慧超過他很多,他就崇拜你了!或者他熱衷于哪方面的學問、技藝,在這方面表現出突出的能力,使他産生敬佩心理,也容易把他引入佛教。
第二種人是信服道理的。如果能以道理說服他,說的完全合理,他就肯相信。對于這一類人,首先由正理的途徑建立導師佛是量士夫,佛的正法是解脫道。而這又以佛所說的四谛法來衡量是不是解脫正道。
這樣就要以理抉擇世間的果是不是苦谛,因是不是集谛,最終認定因上集業的方式如何,所感的果相狀如何,就能把輪回抉擇清楚。是怎麼由我執起惑、造業,又是怎麼以惑業的力量,造成苦性的五蘊果報。之後再抉擇由因緣生的五蘊是無常、多體的體性,本來沒有常、一、自在的“我”。而且“我執”是不符合實相,以無明引起的妄執,一旦見到了“無我”的真相,就可以寂滅妄執。這樣能寂滅我執的緣故,就能止息煩惱和業,也就有寂滅苦和苦因的涅槃。因此了達無我的智慧是我執的正對治,修持無我就是解脫的正道。
像這樣,每一步都可以由正理決定下來,這樣他就信服了,四谛法決定是解脫的正道!釋迦佛是真正的量士夫!
總的建立了佛是量士夫、教法是正道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特別對于佛的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之相産生定解。意思是,極樂淨土的功德莊嚴和彌陀的真實願海,都是佛果地的境界。爲了對這些極隱密的境界生起信心,前提需要從總體上對于佛的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的性相産生定解,然後對于由彌陀本願和智慧所現的淨土莊嚴、度生神力、名號方便等,就自然會生起信心。接下來,就對宣說淨土極秘密境界的聖教生起堅信。也就能隨順世尊的教導,決志求生淨土。
所以,要由“總”到“別”,“總”是指叁轉*輪宣說如來藏的種種了義經,其含義歸攝在《寶性論》等論典中。“別”是指宣說阿彌陀佛願海和極樂淨土功德的經教,其含義歸攝在《往生論》等論典中。
這裏把握一個要點,就是對于佛的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的性相産生定解!稍微展開來說,落在虛妄心識中的迷亂境界叫做世俗,超出它的無迷亂境界叫做“勝義”。修證到極點、客塵消盡、唯一真如,就是佛的境界。由于凡夫妄識只能了知妄識中的境界,超越了它就一無所知,所以講“唯證方知”。而有學道的聖者只是證得一分法身,沒有全分證得,所以也只知道本地的境界,不知道上上的境界,這叫做“下地不知上地舉足下足之處”(意思是,上上地的境界不是自己心的行境,因此無法現量了知)。所以經上說:十地菩薩對于如來藏的認識就像夜晚看色法一樣。只有佛地消盡了最細的客塵障垢,全分顯露如來藏,完全顯發自性本具的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才知道佛的本願和智慧根本不是思量分別所能了知,不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以自力所能了知。由此會對佛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的性相生起信解。不論是對佛身、語、意的妙力,色身(報、化二身)具足無量相好功德,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的功德,以及事業無分別、無功用、任運周遍的特征等等,就開始內心信受了。
之後,再特別放在淨土經教上,包括《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這叁部主講西方淨土的經,以及其他帶講西方淨土的經,其中講到佛的法身智慧和本願和合而顯現極樂世界,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實際就是佛果地功德、事業的成就。所有的一切都是佛的法身智慧所現,通通不可思議。所謂衆生得到往生淨土、入不退地、成就一切道果功德,也都是以衆生的善業跟佛的本願和智慧神力和合,自然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
這樣特別結合在淨土教法上,需要對宣說淨土秘密境界的聖教生起堅信。前面“對于佛的本願、智慧不可思議的性相産生定解”這是總的前提。具有這個定解,就取得了打開淨土聖教寶藏的鑰匙!再看《無量壽經》等的佛經,講到彌陀願海的成就,極樂世界的無量功德莊嚴,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不可思議境界,就會生起信心。由于深信淨土極其不可思議,就會從內心裏真真切切地求生淨土,就能至誠一心地和阿彌陀佛相應!對于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是通途法門以外的特殊法門,對這個法門的圓頓等,都會生起堅固的信解!
這些本來是極其隱密的所量。因爲所量有很多種,像根識的所量、比量的所量都屬于庸常境界,很普通的!一般人活在常識當中,誤以爲實相就是如此!超越它就認爲是神話。所以一聽到淨土經講一飯食頃遍遊十方佛國、對于極樂世界地、水、空、花等殊勝奇特的境界,就認爲是神話。其實這正暴露了自己的愚癡!
剛才講了,這是極隱密的所量,不是凡夫妄識能測量的,也不是有漏天眼、天耳等能了知的,也不是阿羅漢能了知的,也不是一到十地菩薩能了知的,雖然境界的深廣度越來越拓展了,但都無法衡量佛的境界,因此叫做“極隱密的所量”,“唯佛與佛,乃能了知”。
極樂淨土的一切依正莊嚴,“一一事相,全體理性”。不論是白鶴、孔雀、鹦鹉、舍利、各種蓮花行樹、宮殿樓閣,一切都是“第一義谛妙境界相”,都是無上果覺和衆生善緣和合而流現的妙相,具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妙用。《彌陀要解》裏說:“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極樂淨土依報正報的一切莊嚴,都是由阿彌陀佛發願、修行所成就的,都是成佛時由一切種智所顯現的。也都是我們淨業所感、唯識所變的。)”
以前一再講過,極樂世界的一朵蓮花,放叁十六百千億光明;一一光中化現叁十六百千億諸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遍爲十方世界的衆生演說妙法,這樣無數的諸佛各各把無量衆生安立在佛道當中。這就是華嚴玄門的重重無盡。單單一朵蓮花都是如此。其它水池中的水,能在一時之間隨衆生各自的所欲,流現出相應的無量無數的法音,彼此毫無障礙。又比如在極小的空間裏能顯現無數刹土各種各樣的境界。諸如此類,都是極秘密的境界。像這樣對于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生起信解,就能引發求生極樂世界的心。
歸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上說,《彌陀要解》贊歎:“一聲阿彌陀佛,乃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衆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一聲阿彌陀佛,就是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現在以此無上果覺,全體交給濁惡衆生。這是諸佛所行境界,只有佛才透徹它的奧義,不是六道凡夫和聲聞、緣覺、菩薩單憑自力能夠信解的。)”既然這一聲名號是佛的果覺,我們因地的心直接持佛名號,就是“以果地覺爲因地心(以如來的果覺做我因地修行的因)”…
《淨土教言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