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教言講記(四)▪P2

  ..續本文上一頁。這叫做“從果起修,所修即果”。法門的圓頓處也是在這裏。而它的神妙作用,《要解》中說:“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爲清淨海會。轉見濁爲無量光。轉煩惱濁爲常寂光。轉衆生濁爲蓮花化生。轉命濁爲無量壽。(以信願莊嚴這一聲阿彌陀佛,能把劫濁轉成清淨海會,把我見、邊見等見濁轉爲無量光,把貪嗔等煩惱濁轉爲常寂光,把衆生的汙穢身心轉爲蓮花化生,把短暫的壽命轉爲無量壽。)”像這一切都是彌陀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的境界,由本願成就了萬德洪名,其中含攝有佛的萬德。在成佛時,只要持佛名號,就能攝受佛功德爲自功德。《要解》裏說:“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能信佛本願和智慧的神力,才能深信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原因是名號的功德是由佛本願和智慧神力所致,以佛力不可思議的緣故,名號不可思議。轉過來說,信持佛名號能從心中顯出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才深信自己的心性本來不可思議。)”又說:“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由于所持的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心性也真實不可思議,所以持一聲就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一聲一聲都不可思議。)”

  小結:

  以上就是以理首先建立佛是量士夫,正法是解脫道。然後又在佛的教法裏,特別對佛的本願和智慧不可思議的性相生起定解,再結合在淨土上,就會深信西方淨土一切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和智慧的神力所致,一一都圓明具德,一一都不可思議。因此就對宣說極其隱密的如來境界、淨土境界的聖教生起堅信。從此就能隨順本師的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

  【懷疑:雖然承認自己是佛教徒,卻因爲信仰下乘導致聽聞極樂世界的廣大功德以後,心裏會萌生這樣的念頭:只有聖者才能往生到這樣的刹土,而一般的凡夫人僅以持佛號等,不能夠往生吧。滿腹懷疑並且口中也這樣說。要知道此類人已經失毀了重大意義。】

  這是指第叁類人自以爲是佛教徒,歸依佛的聖教,但是由于對下乘的見解有牢固的信解(比如對一些通途教法的觀點執持堅固,認爲凡夫絲毫沒有斷除煩惱和有漏業,絕對不可能超出叁界,不受後有。或者認爲只有自己修了相好的因才能得相好,修了禅定才能得神通,對于從果起修、直接受用佛願海的果實,不必要修這些因,單以往生就能成就相好、神通等無法信受。像這一類就是牢固地信解下乘,對于特別法門所說的以佛願海加持有超越常規的奇特之事信解不了。)

  以這個原因,在聽聞了極樂淨土的廣大功德後,心裏認爲“這麼殊勝的淨土除了聖者能往生之外,凡夫只以持佛名號等往生不了”。心裏這樣懷疑、口裏這樣說,像這樣就失壞了大義。意思是以這個懷疑,導致他不能生起信願執持名號,來求生極樂世界,也就失去了即生橫超叁界、直登淨土、入不退地的極大義利。

  【我們借助聖教能夠推知:凡夫人也有憑借信心與渴求心的力量往生極樂世界等情況。如頌雲:“往生第叁處,依論即有理。”對于極隱蔽之所量,只有通過無欺的聖教來深入領會它的廣大實義,這是一切智士仁人的傳統。】

  那麼,“凡夫也有以信願的力量生到淨土等”需要由佛的聖教來得到了知。《釋量論》說:在講完現量所量、比量所量,轉到第叁種所量的時候,唯一依據佛的聖教論述,這是很合理的。什麼原因呢?因爲極秘密的事超出了根識現量和比量能衡量的範疇,這樣在自己方面沒有能衡量的東西,根識絲毫衡量不到,思量分別絲毫了解不到。到了這第叁種所量之處的時候,理所當然就只有依據聖教來了解了。

  就像《釋量論》這兩句所說,對于在凡夫心識前根本不顯現的極隱密的所量,唯一要依靠無欺的聖教來信入或趣入極其深廣的大義(這裏包括超越凡夫見識的甚深境界,超越通常教規的奇特法門,不可思議的佛力作用等等)。這樣依據聖教來趣入是一切聖賢的規則。

  【極樂世界的器情功德極爲廣大,而且凡是聽到善逝阿彌陀佛名號並渴求往生的人都必定能夠往生,(這也是由阿彌陀佛的發願力決定的)。往昔,在善逝世自在王如來前,名爲法藏的比丘發願受持比功德圓滿的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莊嚴佛刹更殊勝的刹土,爲了圓滿所發的這些宏願而修學無量菩薩行,達到究竟,如今圓滿實現了往昔的一切誓願,于名爲極樂世界的刹土中成佛、住世,宣說正法。因此,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很容易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果得以往生,那當然有重大的意義。】

  以上述原因,對于“極樂世界器情功德極爲廣大,而且這是由聞到阿彌陀佛名號發願求生彼土就必定往生的”這一奇特之事,就要根據《無量壽經》等聖教來得到認識,也就是從《無量壽經》等經教中,能了解到這是由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所決定的。

  那麼,《無量壽經》是怎麼開顯這個極特殊的本願緣起呢?話要說到久遠劫前,一位名爲法藏的比丘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無上菩提心,想攝受清淨莊嚴的佛刹。當時世自在王如來給他廣說了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佛刹的莊嚴清淨狀況。法藏比丘聽佛這樣宣說(按照魏譯經文,當時以佛力加被,這些佛刹的狀況都顯現在法藏菩薩心前,親眼目睹)。這樣把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佛刹中所有莊嚴清淨的優點全部攝受過來。意思是,對于這數以億計的佛刹,思維每一佛刹有哪些方面不精妙,哪些方面精妙;哪些國土中人民賢善,具足哪些功德,哪些國土中人民惡劣,具有哪些過患等等。

  像這樣,觀察國中人民的善惡、國土的粗妙,經過選擇把它的優點攝受下來。這樣攝受佛刹後,又經過五劫修習,才結成四十八願。發下大願後,爲了讓佛刹中的一切莊嚴清淨之事全數圓滿,經曆累劫修持無量菩薩行達到究竟,然後往昔的發願悉皆圓滿,就在極樂刹土中顯現成佛,到現在爲止已經經曆十劫,現今正安住于極樂刹土中宣說正法。

  以這樣的緣故,由佛願力容易往生彼佛國土,而且一經往生就具有大義,一定要按照這樣來認識。

  【經中說:“出有壞,吾證菩提之時,于無量無邊佛刹中,任何衆生聞吾名號,彼等爲往生我刹,發心並回向諸善根。除被五無間罪及舍法罪障所覆外之一切衆生,彼等甚至十發心,願生我刹,若彼等不能往生,爾時願吾不現前成就無上正等覺菩提果位……”這裏以及前面所說的往生極樂世界之四因,我們要依靠諸如此類的教證生起定解。】

  再依據經文,在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中講到:如果我證得無上菩提時,無量佛刹中的衆生聞到我的名號,把所有善根一心回向,願生我的國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就誓不成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對這第十八願等的內容以及上面講到的往生四因,一定要依據聖教來了知。

  

《淨土教言講記(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