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教言讲记(四)▪P2

  ..续本文上一页。这叫做“从果起修,所修即果”。法门的圆顿处也是在这里。而它的神妙作用,《要解》中说:“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以信愿庄严这一声阿弥陀佛,能把劫浊转成清净海会,把我见、边见等见浊转为无量光,把贪嗔等烦恼浊转为常寂光,把众生的污秽身心转为莲花化生,把短暂的寿命转为无量寿。)”像这一切都是弥陀本愿和智慧不可思议的境界,由本愿成就了万德洪名,其中含摄有佛的万德。在成佛时,只要持佛名号,就能摄受佛功德为自功德。《要解》里说:“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能信佛本愿和智慧的神力,才能深信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原因是名号的功德是由佛本愿和智慧神力所致,以佛力不可思议的缘故,名号不可思议。转过来说,信持佛名号能从心中显出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才深信自己的心性本来不可思议。)”又说:“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由于所持的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也真实不可思议,所以持一声就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一声一声都不可思议。)”

  小结:

  以上就是以理首先建立佛是量士夫,正法是解脱道。然后又在佛的教法里,特别对佛的本愿和智慧不可思议的性相生起定解,再结合在净土上,就会深信西方净土一切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和智慧的神力所致,一一都圆明具德,一一都不可思议。因此就对宣说极其隐密的如来境界、净土境界的圣教生起坚信。从此就能随顺本师的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

  【怀疑:虽然承认自己是佛教徒,却因为信仰下乘导致听闻极乐世界的广大功德以后,心里会萌生这样的念头:只有圣者才能往生到这样的刹土,而一般的凡夫人仅以持佛号等,不能够往生吧。满腹怀疑并且口中也这样说。要知道此类人已经失毁了重大意义。】

  这是指第三类人自以为是佛教徒,归依佛的圣教,但是由于对下乘的见解有牢固的信解(比如对一些通途教法的观点执持坚固,认为凡夫丝毫没有断除烦恼和有漏业,绝对不可能超出三界,不受后有。或者认为只有自己修了相好的因才能得相好,修了禅定才能得神通,对于从果起修、直接受用佛愿海的果实,不必要修这些因,单以往生就能成就相好、神通等无法信受。像这一类就是牢固地信解下乘,对于特别法门所说的以佛愿海加持有超越常规的奇特之事信解不了。)

  以这个原因,在听闻了极乐净土的广大功德后,心里认为“这么殊胜的净土除了圣者能往生之外,凡夫只以持佛名号等往生不了”。心里这样怀疑、口里这样说,像这样就失坏了大义。意思是以这个怀疑,导致他不能生起信愿执持名号,来求生极乐世界,也就失去了即生横超三界、直登净土、入不退地的极大义利。

  【我们借助圣教能够推知:凡夫人也有凭借信心与渴求心的力量往生极乐世界等情况。如颂云:“往生第三处,依论即有理。”对于极隐蔽之所量,只有通过无欺的圣教来深入领会它的广大实义,这是一切智士仁人的传统。】

  那么,“凡夫也有以信愿的力量生到净土等”需要由佛的圣教来得到了知。《释量论》说:在讲完现量所量、比量所量,转到第三种所量的时候,唯一依据佛的圣教论述,这是很合理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极秘密的事超出了根识现量和比量能衡量的范畴,这样在自己方面没有能衡量的东西,根识丝毫衡量不到,思量分别丝毫了解不到。到了这第三种所量之处的时候,理所当然就只有依据圣教来了解了。

  就像《释量论》这两句所说,对于在凡夫心识前根本不显现的极隐密的所量,唯一要依靠无欺的圣教来信入或趣入极其深广的大义(这里包括超越凡夫见识的甚深境界,超越通常教规的奇特法门,不可思议的佛力作用等等)。这样依据圣教来趣入是一切圣贤的规则。

  【极乐世界的器情功德极为广大,而且凡是听到善逝阿弥陀佛名号并渴求往生的人都必定能够往生,(这也是由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决定的)。往昔,在善逝世自在王如来前,名为法藏的比丘发愿受持比功德圆满的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庄严佛刹更殊胜的刹土,为了圆满所发的这些宏愿而修学无量菩萨行,达到究竟,如今圆满实现了往昔的一切誓愿,于名为极乐世界的刹土中成佛、住世,宣说正法。因此,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很容易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得以往生,那当然有重大的意义。】

  以上述原因,对于“极乐世界器情功德极为广大,而且这是由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求生彼土就必定往生的”这一奇特之事,就要根据《无量寿经》等圣教来得到认识,也就是从《无量寿经》等经教中,能了解到这是由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所决定的。

  那么,《无量寿经》是怎么开显这个极特殊的本愿缘起呢?话要说到久远劫前,一位名为法藏的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无上菩提心,想摄受清净庄严的佛刹。当时世自在王如来给他广说了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刹的庄严清净状况。法藏比丘听佛这样宣说(按照魏译经文,当时以佛力加被,这些佛刹的状况都显现在法藏菩萨心前,亲眼目睹)。这样把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刹中所有庄严清净的优点全部摄受过来。意思是,对于这数以亿计的佛刹,思维每一佛刹有哪些方面不精妙,哪些方面精妙;哪些国土中人民贤善,具足哪些功德,哪些国土中人民恶劣,具有哪些过患等等。

  像这样,观察国中人民的善恶、国土的粗妙,经过选择把它的优点摄受下来。这样摄受佛刹后,又经过五劫修习,才结成四十八愿。发下大愿后,为了让佛刹中的一切庄严清净之事全数圆满,经历累劫修持无量菩萨行达到究竟,然后往昔的发愿悉皆圆满,就在极乐刹土中显现成佛,到现在为止已经经历十劫,现今正安住于极乐刹土中宣说正法。

  以这样的缘故,由佛愿力容易往生彼佛国土,而且一经往生就具有大义,一定要按照这样来认识。

  【经中说:“出有坏,吾证菩提之时,于无量无边佛刹中,任何众生闻吾名号,彼等为往生我刹,发心并回向诸善根。除被五无间罪及舍法罪障所覆外之一切众生,彼等甚至十发心,愿生我刹,若彼等不能往生,尔时愿吾不现前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果位……”这里以及前面所说的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我们要依靠诸如此类的教证生起定解。】

  再依据经文,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中讲到:如果我证得无上菩提时,无量佛刹中的众生闻到我的名号,把所有善根一心回向,愿生我的国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就誓不成佛。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对这第十八愿等的内容以及上面讲到的往生四因,一定要依据圣教来了知。

  

《净土教言讲记(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