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教言講記(五)

  引生淨土信願的關鍵

  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知道往生的關鍵因素在哪裏。《彌陀要解》裏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因此,信願是往生的關鍵。信、願當中,又以起信爲先導。如果能生起了信心,就會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那麼,如何起信呢?這要從認識極樂世界的殊勝性下手。極樂世界的殊勝性歸納起來有兩點:第一點是凡夫容易往生;第二點是往生的淨土具有極廣大的器情功德。只有對這兩點生起勝解,就會引發信心。

  我們在這一點上有疑惑

  大家知道,信心的障礙是疑惑,所以生信要從斷疑下手。那麼我們在哪一點上有疑惑呢?就是淨土的教法和通途教法看起來差別很大。所以心裏會懷疑:“有這麼容易往生嗎?以這麼簡單的條件就得到這麼大利益嗎?”

  按照通途教法來說,要生到功德極爲廣大的淨土,得到殊勝的成就,比如一生就解脫了生死、就登上了不退地、就成就了極廣大的智慧、神通、叁摩地、陀羅尼等功德,那一定是修到了聖者地位才行,縱然不是達到聖者地位也是有相當高的修行才行。現在絲毫煩惱沒斷,竟然直登淨土、不必要叁有受生;竟然一往生就得到了相好、神通等無量無邊的功德。

  這時就會疑惑:“真的是這樣嗎?”所以現在最初步的事就是斷除疑惑。

  依靠聖教量來得到認識

  通途教法和特別教法所說的修道速度差別非常大,原因是前者只憑自力修行,後者兼仗佛力修行。其實,淨土法門的證果快速完全是由佛的本願和智慧神力所導致的。但這是極秘密的境界,完全超出了凡夫根識現量和比量的衡量範圍,到這裏就只有依靠聖教量來了解了。也就是對于淨土不可思議的事只有佛才現量了知,由于佛是現見真理的緣故,聖教是宣說真理的緣故,我們依據佛的聖教就能得到認識。

  到這裏就知道依據聖教量是認識淨土的唯一途徑。

  成就淨土的兩個因

  釋迦佛在淨土經教中總的提到了兩點:一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緣起;二是遠離一切客塵障垢之後,法身智慧的神力。這就是成就西方淨土的兩個因。

  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本願是俱有緣,到成佛時究竟怎麼來發揮妙力,就要根據本願的緣起來發揮。而法身智慧是妙體,是根本的因,它的起用要隨緣起。隨什麼緣起?就是隨本願的緣起。也就是阿彌陀佛因地是按這樣發願的,現在成佛就按這些願來起用。不然,在世俗緣起上就要成立“西方等于東方、極樂佛土等于藥師刹土”,但是這不能成立的。所以本願是作爲俱有緣。單是由本願,沒有達到客塵消盡、法身智慧的妙力無障礙任運顯發的地步,也不可能成辦大願設定的內容。不然,在阿彌陀佛成佛之前也應當能依發願顯現極樂世界,但這是不可能的。

  總之需要兩個因:一是法身妙智,這是指本體如來藏上具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妙力,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寶中寶、妙中妙、真中真、圓中圓的心性,就成爲顯現淨土無量功德莊嚴的根本因,如果心性不是具足恒沙功德,單憑發很大的願,並不會實現。所以法身智慧是根本因。其次,法身智慧的起用,也一定是配合著緣起而發揮妙用。

  認識彌陀願海是第一關鍵

  現在我們要深入去認識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能了解阿彌陀佛遠在因地發願的緣起、發願的內容,就會明白果上形成的極樂世界爲什麼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有極爲超勝十方佛刹的優點,而且對自己來說求生極樂世界是最佳的選擇!

  可以說,這是法界在這個時期裏所出現的優勝到極點的一個佛刹,是一個十方恒沙如來都必然由衷地贊歎,而且推薦他的弟子們一致往生的佛刹。這就是法界緣起的力量!而且在這一期裏,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成就最快的刹土、是含攝了無數佛刹精華于一體的、遠遠超勝十方佛刹的第一好的淨土!

  這個佛刹的形成是一個緣起,是無量無數因緣彙集最終到了成熟的時候,就在法界之中顯現了極樂世界。譬如說一棵參天大樹,它通過它的種子,然後還要各種的水、土、陽光的因緣,進行孕育、滋潤、長養,到了那一刻,參天大樹就長成了!這個就是緣起力。那現在這個極樂世界的形成是非常漫長的!這就是法藏比丘,當時已經是大菩薩的地位,但是在古佛世自在王如來前發無上菩提心,要度一切衆生。他心中所想的是要攝取莊嚴清淨的佛土。這不是說佛自身所證到的常寂光妙土,而是要出現一個能攝受衆生的佛刹,把一切聖凡有情攝持到裏面快速成佛。

  當時世自在王如來叫他自己去攝取佛刹,他說:“我對這問題不了解、不清楚,請佛加持,爲我解釋,開啓我的智慧,我好自己去攝集,自己用智慧進行構想。”世自在王如來就當場給他宣說了210億(魏譯)佛刹功德嚴淨之事,而且當時以佛力加被的緣故,就在法藏菩薩心前現量出現了數以億計佛刹的功德莊嚴,曆曆現在眼前!這樣他就有機緣親自觀察到每一個佛刹裏頭的狀況。

  這個佛刹也是隨著當時因緣而形成的,各尊佛有他自己因地的發願,在因緣成熟的時候顯示成佛,這個國土就會出現了,隨著發願的力量,再加上衆生的業感因緣,就會出現這些個國土的情況。這樣,法界當中確實各尊佛他因地遇到的衆生,他發願要多長時間去成就這個佛刹、要怎麼救度、怎麼施設等等各有願力不同,出現的佛刹的狀況也都各有不同,這都是隨著當時的因緣、時間、積資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到成佛的時候就自然出現。

  這時候在觀察這數以億計的佛刹的時候,就看到:有些佛刹很精妙,有些佛刹不是那麼精妙,在精妙的佛刹裏也有這方面的功德、那方面的特點,所以這些情況就很不一樣,就像我們到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去觀摩,也就能看到各個國家地理、人文、建築、綠化、風俗等各方面的狀況不同,就好比這樣。也看國中人民的狀況,有些裏頭是善惡參半的,有些裏頭就純善無惡的,有些裏面就全是聖人,有些裏面是凡聖同居等等。

  這個時候,法藏菩薩就把這個210億佛刹裏頭的精妙之處、殊勝之處攝受過來、采納過來,把這些融合成一個佛刹,因爲他要建立一個淨土,而且這個淨土的構想是210億佛刹所有精妙的地方、好的地方全部都攝在裏面,它是遠遠超勝了210億佛刹!這不得了啊!比方:見到有些佛刹很容易往生,他就采納這個優點,構想“我的佛刹應當很容易往生”;再看到另外佛刹是以持佛的名號而能往生,他就想“持名是方便到極點”,我要采納。就是考慮什麼是最極方便,哪怕是叁惡趣衆生也都能往生。這就要達到一個方便至極的地步,就跟我們今天用的傻瓜像機一樣——不懂得科學都可以使用,它就是方便到極點了。那麼要去佛刹,很多不具備修行條件或者說很多方面修不來的,不識字的、沒文化的、沒時間的,處在世間的事務當中繁忙的,都讓他們能修。他想:什麼最容易?在世間“叫名字”是最容易的!一生下來誰都會叫爸爸、媽媽,誰都有名字。所以他意思就是要成就一個名號,衆生聞到名號,聽到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發起了信心、想要去的心,這樣就都能去。

  又有一些佛土雖然是很容易往生,但是往生之後還會退轉、還有生死,雖然生到了佛前,但是不保證不退,由于他心裏有煩惱種子,沒有一種極強的環境加被的力量,他還是要起煩惱、還是要造業,這樣即使生在佛前也可能像提婆達多、善星比丘一樣掉下去,那就退轉了!雖然很容易生過去,但是不保證生了就入不退地,就了了生死。他想:只要生到我這個國土,就永遠不退!這是要相當大的一個因緣!這個上面是有非常甚深、廣大、不可思議的地方,怎麼去達到不退?又要去想。比如說:看到衆香國是以香做佛事,聞到香後,菩薩們修行的時候自然安住戒律;或者有些國土依靠光明,或者依靠水、依靠聲音等等,這些一作加持的時候,他的心根本不動念,不會起煩惱,或者馬上得到身心柔軟。怎麼來讓衆生不退,從各方面非常仔細地用大智慧去觀察怎麼來成就。這樣的話,極樂世界要求五塵莊嚴——色聲香味觸,接觸遇到什麼的時候就有無漏的樂,而且生起安樂的同時不會貪著在上面。或者見到菩提樹,就六根清澈,沒有惱患;或者香風吹來,心意柔軟,像比丘得滅盡定;或者在清淨國土當中自然常常有無量無邊的各種妙音,音樂非常和雅,非常讓人喜愛,一聽到這妙音,心裏的諸惡煩惱都消滅,無量善法漸次增長,而且自然不會起我和我所的念頭等等。這樣就要求這個國土器世界一切的色聲香味觸都要具足功德莊嚴,哪怕一個微塵都要具足圓滿的功德,都要有這個力量,衆生的心無論接觸到什麼都加持他的心不起煩惱,這樣子一生上去就不退轉啦!

  還要考慮:如果這個世界裏面有男女,有男女還會産生愛欲,所以就設計全部蓮花化生、大丈夫相!或者說要使得他不起煩惱,衆生的相貌有高下差別的時候,他也會想“我很高”起慢心、“我很低”起自卑感。爲了這個原因,願海裏面就要求衆生身體的相貌、光色等整個是平等一相,而且就隨你的心願、你的喜好而自然地化現。所以,這些仔細想想,這是多大的規模!這個裏面要攝盡210億刹土所有的功德嚴淨之事,所有不好的都淘汰掉不要。

  還有些國土,比如說壽命短,凡夫生到那裏是肉體的身,這樣得到的這個五蘊,等到因緣一盡的時候就死掉了。死掉了再來,就還要投胎或者什麼情況,這中間會有障礙,而另外有蓮花世界,往生的有情都是從蓮花裏化生的形態,沒有肉體的身。這樣就攝受“蓮花化生”這一條做爲佛國衆生的形態。這就要設立“衆生一往生到佛國,就都從蓮花中往生”,這個身體是個光明身,不像肉體還有四大不調的病苦,還有成熟之後的衰老,或者到時候要死亡。所以他想:我國中的人民都要達到無量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這樣就使得人人都免除生老病死的苦,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又想到有些國土,佛示現的時候有些是80歲,有些是3萬歲或者5萬歲或者8萬…

《淨土教言講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