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記(五)▪P2

  ..續本文上一頁日、愛好、發型、服飾、寵物、成長經曆等等。這些記得很多、很牢,對曆代聖賢的名字、傳記、古聖先賢的大經大法,卻顯得非常無知。所以人如果一直在五欲裏放逸,這時六識就只緣著現世的色聲香味觸法,以迷亂認爲這些是好的、有實義的,就一直沈迷在裏面,其它什麼也看不到。這是經文“但觀”二字的意思。

  “不見深坑”,這就是成了嚴重的“近視眼”,看不到眼前有深深的坑井,一旦放縱就會掉落進去。這是比喻兩種障礙:一、生處障;二、修一切行時困苦不能成就障。這裏有非常深刻的密意。

  生處的障礙,就是指將來會生在很不好的地方。這要反觀自心,如果心的迷亂程度一直在加深,心已經變得狂亂不調服,那未來的命運比旁生還糟糕!本來作爲人心識非常活躍,不像惡趣衆生被苦所逼、被愚癡所蔽,心識非常暗鈍,沒有能力了解很多。比如旁生連加法也作不來,3+4等于幾?在百千萬億水、陸、空的旁生裏去找,沒有一個數得來3+4=7!更何況進行發明、創造,做各種高級智力活動,絕非旁生所能,更非餓鬼、地獄衆生所能。

  所以人有殊勝的智力,這是極寶貴的品質。如果能好好加以利用,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理都能搞透徹,能很快成賢成聖。但是搞不好,造起業來比旁生要強百千萬倍!剛才講了,生爲一個人,能有好的教育,首先好好地熏習仁義禮智信,以進入人天善道作爲起點,不斷地修整好自心,淨除掉虛妄的迷執,顯發本有的品德,按照這樣走,就有能力極快速地成就菩提,極快速地上進;但如果沒有這樣納入正道,反而納入了邪道,那也是“下惡趣如箭射”了!這裏爲什麼講生處障礙呢?這密意是人的心識活動特別快,這股力量如果被無明所驅使,被邪見所推動,心識就會像野馬一樣在邪道上狂奔!因此造起業來非常厲害,不知道比旁生強多少倍,很快就出現生處的障礙了。

  旁生的心好比牛車,人的心好比飛機。飛機一旦失事,不是粉身碎骨嘛!又像車輛在懸崖上飛奔是什麼命運?人的心沒有理智駕馭,受邪見的蒙蔽,就只認五欲是第一好的事、只認縱情享樂是人生最快樂的事,這樣放縱貪欲,造下染汙業的數量和程度極其驚人!

  這就知道“造成生處障礙”的意思。由因上業的狀況,就知道果很不妙。現在內心是什麼狀況,就可以推斷臨死是什麼狀況、中陰是什麼狀況、最後生在什麼地方。

  所以錯用了人身,以活躍的心識念念不斷地妄動,最後變得狂亂不堪,這就造成了生處障礙。狂亂的業造多了,就只會感得惡趣!這不是外在強加給人的,也沒有任何偶然,心已經亂到這步田地,就一定會下墮的。

  第二“修一切行時困苦不能成就障礙”,如果心思晝夜在五欲裏不停地動轉,一個小時就已經動了數以億計的妄念!耽染世間欲塵的力量串習得太大,怎麼修得成呢?按這樣串習下去,就出現修任何行都困苦不能成就的障礙。

  現代人從小就開始訓練用分別心,所以腦筋轉得快,但身心普遍不健康,缺少福德。所以講起來非常高調,修行連量低的都修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爲心已經經過百千萬次串習,不斷放逸在染汙境界裏。當妄動的力量已經極度加深時就難以扭轉。修行需要心調柔,能有力量安住在法中,現在負面妄動的力量已經很強,心就很難相應法,很難安住在法上,也就使得修一切行都困苦不能成就!

  一個人幾十年在五欲裏放逸,現在才開始修行。怎麼讓這股妄動的慣性力量止息下來,這是相當嚴峻的問題。需要下很大功夫才能調整過來。古人叁天能做到的事,現在人也許叁年都做不到!就是因爲習氣太深了。連幾年安下心來修行的定力都沒有,幾個月安于寂寞都做不到,怎麼能成就呢?法成了口頭上的,迷亂的習氣是在念念不斷地“實修”,怎麼會成就呢?

  現在的困難在哪裏?以前人心純樸,沒有很多妄想,沒有妄動成性,這樣一修就能直接相應,很容易成就。比如從早到晚二十個小時,心能夠很好地安住在法上,這樣效果就很大。而心裏不斷地妄動,不符合修法的要求,那就很難見效。同樣修殊勝的法,一天修十小時六百分鍾,有人能五百分鍾安住在法上,一百分鍾是妄念,有人只有一百分鍾安住在法上,五百分鍾是妄念,這樣就相差很遠!何況從早到晚,心幾乎都在妄動,根本定不下來,那就使成就變得非常困難,就是因爲內心的障礙很嚴重。現在很粗的障礙都沒有拿掉,修甚深法當然難以相應,修基礎法也難以相應!

  譬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騰躍踔踯,難可禁製。當急挫之,無令放逸。

  這是講製心要及時、要果斷,不要讓它發展。狂象沒有鈎子鈎住,一旦它得勢了,野勁發出來了,要製住這股勢力就很困難。如果在剛一發起時就用鐵鈎鈎住,那就控製了它、使它發不出狂勁,就會乖乖地聽話。這是講對治貪欲要在剛萌生時就及時管住,不然發展深了就難以控製。

  再講“猿猴得樹”,“猿猴”是散亂妄動的象征,“樹”表示六塵,心是由攀緣六塵而生起各種習染、惡行。所謂的孤因不成,光有猿猴,沒有樹作所緣,也活動不了;光有樹,沒有猿猴,也沒有活動者,猿猴攀到了樹,就上下跳躍,動個不停。這是指我們的心一旦遇到了欲塵,就不斷地動轉。如果沒遇到境緣,心還很安靜的,但今天電視一開,裏面什麼愛情片、暴力片、又是新聞、體育、娛樂、這個綜藝、那個訪談……心就在五花八門的境界裏不斷地生起貪染。沒有看之前,心裏很單純、很安定。一緣上去,真的是猿猴得樹,攀緣不停。幾個小時裏,緣著各種生貪嗔的境界引發無數邪思妄念。看下來心裏已經裝得滿滿的,而且心已經亂了,明顯地躁動不安。打坐根本坐不定,更不必說深入禅定,連基本的平靜都沒有了。

  認識了這狂心是猿猴,遇到境就會興風作浪,所以在它剛發作時就用鐵棒打它,不讓它放逸。心又像狂象,不用鐵鈎鈎住,就什麼都做得出來。所以要及時對治,不能放任。它的勢力強大了就會難以控製,人到了難以自控時是很可怕的!那時明知不好,但已經控製不住了!

  這不是一天來的,最開始只是很微小的一點,因爲不明了發展趨勢,沒有及時對治,任它逐漸增長勢力,最後會造成大的災難,會成爲毀滅因素。什麼事都是從輕微發展來的。所以在剛一萌動時就要調伏。

  這樣觀察就會明白:罪魁禍首原來是心中的貪欲。沒有管製好貪欲,放縱它,就會造成無量生死過患,會徹底毀掉一個人。所以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的心。爲什麼修行要時時照顧自心呢?因爲一切問題都是源于自己的心發生的,心是主因。所以要時時製服自心,不讓它在五欲中攀緣、妄動。這樣來使心入在調柔不動叁昧中。

  所謂的“當急挫之,無令放逸”。“急”,就是緩慢不得。“挫之”,就是縱容不得。一定要把它的勢力打下去。如果已經有很重的貪心,也一定要咬緊牙關克服!就像抽鴉片上了瘾,要下狠心戒除。要把自己綁起來,即使瘾強烈發作,也一定要咬緊牙關克服過去。這時不能縱容自己,不然就會遭到毀滅之災。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製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再從正反面觀察:毀壞我們一切好事的、毀壞一切功德成就的是這個心;自己的心調伏好了,能製之一處,成就一切事也是這個心。所以,萬法的根本就是心!一切禍害是由它生出來的,一切功德也是由它造出來的。所以第一緊要是製服自己的心。

  “製之一處”是指得了無二念叁昧。“無事不辦”,就是能成就很多功德。“製之一處”是因,“無事不辦”是果。能夠製之一處,後面的好事就來了!如果放縱自己,使得心亂了、不調順了,以躁動的心就什麼法都修不成,而且種種煩惱、業力都會造出來,所以叫“喪人善事”。它會使一切好事都喪失。這是指失諸功德的障礙。

  我們修行還沒有到不退轉地,就處在自身難保的狀況。今天好好的、明天什麼樣子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一個好修行人,一放縱貪欲就垮掉了,以往的持戒、修定、聞思修功德、正念、慈悲、道心全部會垮掉。但是,如果能製心一處(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努力,能逐漸把自己的心調整過來,從過去內心不斷起貪嗔癡生各式各樣的煩惱,逐漸調伏好了,就會入無二念叁昧),做什麼事都能定住,那就“無事不辦”了。

  首先一定要得到這樣一種相,有了這個無二念叁昧(就是能夠製心一處),這就表明你的心調柔了、堪能了、有心力了。怎麼說呢?就是做什麼事心都能定在上面,沒別的念頭。比如我看書,就能定定地看書,從頭看到尾,不打什麼妄想,這樣看書一定能看得好!聽聞,也是安安靜靜地聽,每一句法都從耳入心,聞法也會成辦的。思維,就一心專注在主題上,思維苦,會得到苦的定解;思維無我,得到無我的定解等等。修什麼法心都能一緣專注,無事不成。

  所以,野馬調伏成了良馬,它會帶著我們趨向無量功德的寶洲!心調伏好了,就能發揮極大力量。然後能一心投入在修清淨的法上,就會起無量妙用!世上一切好事都是由心做出來的,一切壞事也是由心做出來的,心能入無二念叁昧、能製心一處,就一切好事都可以成辦。從現在一直做到成佛,無量無邊的利他事業、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會顯現!

  這樣知道了功過利害就明白修行的重點是折伏自己的狂心!心是萬善萬禍的根子,沒折伏,就成了萬禍之根;折伏了,也成爲萬善之根。所以一切時都要製伏放逸的狂心。放逸是不理智的、是狂亂的,放逸就像脫缰的野馬到處狂奔。所以時時要製止。

  法和魔是一消一長的,修法的力量越來越強、正念的力量越來越大,煩惱的魔力就越來越弱。所謂好好修心,“修”也就是時時觀住自己的心,心一妄動就要折伏它,不支持它。支持它,它就更加狂亂,慣性的力量會越來越強,最後就不好弄了;不支持它,頂多也就折騰幾下,慢慢就會沒有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比如人抽煙,第一根煙抽上去不控製,再抽第二根、第叁根……抽了幾十根上了瘾,就會不斷地抽。只要不斷地支持這種行爲,錯亂的習氣就越來越重、妄動的力量也越來越大。而努力克服,也會逐漸降下來。第一次戒煙,到煙瘾發作時,很難克服!非常難受!但要知道,這是妄動力量的反彈,如果不去支持它,它本身無主做主。所以這時一定要咬緊牙關克服過去!這樣到第二次還會發作,但是會弱化。越是不理睬它,就越來越弱。經過多次地克服,它就逐漸弱下來,正念的力量占了上峰,自然就能戒除。

  人的心都是如此!所有的妄動習性都是很多次串習來的。要想除掉習氣,就只有嚴加管製自己。像看慣了電視,那是妄動得不得了!從小就開始看電視,看了幾十年,看過上萬次!想一想習氣有多重?

  要克服是有很大難度!以前貪慣了,東西一出來就想要。但是你能克製,不去助長它,它也會慢慢止息。本來這只是一種妄動,止息掉了,心病就治好了!自己心裏的各種貪欲,能一樣一樣克服,最後心裏的顛倒妄動都停息了,心就完全與法相應,這就是隨順解脫、隨順成佛,是清淨的因緣。我們的如來藏是隨因緣而變現的:隨著迷染的緣,就會變現生死,隨著悟淨的緣,也會證得涅槃。

  心已經調柔了,入在叁昧中(叁昧叫正受),然後就只領受清淨的法,非常順利地往解脫的道上走。不這樣做,哪裏有解脫可得呢?不必要幻想了!修行就是要把自己身上狂亂的習氣對治掉,不對治自己的習氣,心和法就始終是兩個,永遠沒辦法實證到佛法。任你如何談玄說妙,心裏的狀況一直在隨貪欲奔馳,那就只是奔馳生死,絲毫也靠近不了涅槃!

  總結:

  總而言之,我們好不容易修集了一點功德,要護持住,不讓它失壞。這以堅守禁戒、製伏自心最爲關鍵,能製伏不放縱,才能保存功德、才能進步;沒有持戒,放任這個心,馬上就損壞功德。這在現前就能看出,修功德很不容易,失壞功德非常簡單。

  譬如叁個月很好地修集了一些功德,然後去城市,沒有防護自心,就想要好好享受,吃什麼?玩什麼?現在有什麼大片,就放縱去看。一天看多少,大片裏汙七八糟。在這裏生多少淫念、貪念、嗔念、散亂的邪念。功德馬上就失壞了!一個月下來,那點修道的氣氛早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折伏自心。

  折伏自己的心首先從反省下手,反思自己過去是什麼狀況、是什麼趨向、怎樣起惑造業、流入生死,是怎麼在迷亂感苦的路上走的。看清楚之後,又要考慮我怎麼來改正?如果心散亂在五欲裏,不加管束,在裏面起多少非理作意、引起多少煩惱和業,這會怎樣失壞功德,感召無量的苦。現在轉過來,努力消除心性差別障,努力讓心入在無二念叁昧中。無二念就是心住在一個所緣上,沒有雜念。

  經上講的“製之一處”,就是一心系在一個所緣上,等到心調整到常常心無雜念,就入了無二念叁昧。有這個叁昧的成就,做任何法行都會生起很多功德。

  所以,首先要調伏自己的心,調伏自心又首先要把放逸在五欲中的心收起來。如果心能定得住(有調柔不動叁昧),那修任何佛法都會有成就,做任何事都會生起很多功德(這就是起多功德叁昧)。

  

《佛遺教經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