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子日參寶藏▪P2

  ..續本文上一頁從修正法而出生

  彼複依于知其行 是故當說佛子行

  獲得暇滿大舟時 爲自他渡輪回海

  晝夜恒時不懈怠 聞思修是佛子行

  親方貪心如沸水 怨方嗔心似烈火

  取舍皆忘癡黑暗 抛棄故鄉佛子行

  舍惡境故漸減惑 無懶散故善自增

  心澄于法起正見 依住靜處佛子行

  長伴親友各分離 勤聚財物留後世

  識客舍棄身客堂 舍此世爲佛子行

  交近彼使增叁毒 並減聞思修事業

  能轉慈悲滅盡者 離惡友爲佛子行

  依止何者滅罪過 功德增如上弦月

  勝善知識比自身 尤爲愛重佛子行

  自亦縛于輪回故 世間天力能救誰

  是故依止不虛者 皈依叁寶佛子行

  諸極難忍惡趣苦 能仁說爲惡業果

  是故雖遇生命難 終不造罪佛子行

  叁有樂如草頭露 一瞬刹那毀滅法

  恒時不變解脫果 希求其是佛子行

  無始時來慈我者 諸母若苦我何樂

  是故爲渡諸有情 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生于欲自樂 諸佛生于利他心

  由此自樂與他苦 確當交換佛子行

  誰以大欲圖財物 一切奪或令人奪

  乃身受用叁世善 回向于他佛子行

  吾雖無有少罪過 何人若斷吾之頭

  然以悲心于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何人百般誹謗吾 雖已傳遍叁千界

  吾猶深懷仁慈心 贊歎他德佛子行

  何人于聚衆人處 揭發吾過說粗語

  于彼還生善師想 恭敬其是佛子行

  吾以如子護養人 彼若視我如怨仇

  猶如母對重病兒 倍悲憫是佛子行

  與吾同等或下士 雖以傲慢作侮辱

  吾恭敬彼如上師 恒頂戴是佛子行

  貧窮恒被他人欺 又遭重病及魔障

  衆生諸苦己代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衆人恭敬遍榮譽 財物量如多聞天

  然知世妙無實義 無有驕傲佛子行

  若未降伏自嗔心 外敵雖伏又增盛

  故以慈悲之心軍 調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鹽水 如何享受貪越增

  于何能生貪心物 頓時舍棄佛子行

  一切現象唯自心 心性本爲離邊戲

  領悟彼諸二取相 不作意是佛子行

  會遇悅意之境時 當視猶如夏時虹

  雖然美妙然無實 斷除貪欲佛子行

  諸苦如同夢子死 實執幻象極勞累

  是故遭遇違緣時 視爲幻景佛子行

  欲菩提者應舍身 何況一切身外物

  是故不望報異熟 布施便是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能利他豈可能

  是故無存貪有心 護持淨戒佛子行

  欲享善樂之佛子 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于衆生無怨心 修忍辱是佛子行

  唯求自利小乘士 見勤如救頭燃故

  爲利衆生功德源 發精進是佛子行

  已知具寂之勝觀 能斷一切煩惱障

  遠離四處無色心 修習禅定佛子行

  若無智慧以五度 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具方便離叁輪 修習智慧佛子行

  若不細察己迷惑 以法形象行非法

  是故恒察己過失 斷除其是佛子行

  以惑宣說佛子過 以彼減弱自功德

  故入大乘士之過 不宣說是佛子行

  貪圖財敬互爭執 減弱聞思修之業

  故于親友施主家 斷除貪心佛子行

  粗語傷害他人心 失誤佛子之行儀

  故于他人所不悅 斷惡言是佛子行

  煩惱串習則難治 念知士持對治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 鏟除其是佛子行

  總之何處行何事 當察自心何相狀

  恒以正知及正念 修行利他佛子行

  如是勤修所生善 爲除無邊衆生苦

  以淨叁輪之智慧 回向菩提佛子行

  爲利欲學佛子道 顯密經論所言義

  跟隨聖賢之竅訣 著佛子行卅七頌

  吾淺智慧少學故 亦無智者所喜詩

  然以經典教言故 佛子行頌應無誤

  然諸廣闊佛子行 愚鈍如我難測故

  違理無關等過失 祈諸聖賢予寬恕

  以此善業諸有情 依勝俗谛菩提心

  無住有寂之邊際 願成怙主觀世音

  

  菩薩寶鬘論

  阿底峽尊者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菩提薩埵瑪讷阿巴勒

  頂禮大悲尊!

  頂禮諸上師!

  頂禮本尊天!

  遠離一切猶豫心,一心精進修妙法。

  遠離昏沈懈怠眠,應當恒時精進行。

  正知正念不放逸,恒時守護自根門。

  日日夜夜叁世中,再叁觀察心相續。

  發露自己之過患,不覓他人之錯失。

  隱藏自己之功德,宣揚他人之功德。

  當離侍奉及利養,恒時斷除聲譽祿。

  明了知足少貪欲,已知恩德且報恩。

  修持大慈大悲心,恒常堅固菩提心。

  斷除十種不善業,時時穩固勝信心。

  摧毀我慢嗔恨心,時時令具謙虛心。

  遠離一切邪命活,當以如法而生存。

  舍棄一切有漏財,當被聖財爲嚴飾。

  遠離一切散亂境,依止殊勝寂靜處。

  時時不說無義詞,恒時言說谛實語。

  若見上師堪布時,當發恭敬侍奉心。

  若見具有法眼者,或遇初業衆生時,

  則當發起本師心。若見一切衆生時,

  當發父母兄弟心。遠離一切惡伴友,

  依止殊勝善知識。遠離嗔心不樂意,

  處處行持歡喜心。不貪內外一切法,

  無貪之中當安住。貪欲不得善趣樂,

  亦令斷盡解脫命。何處若見勝法樂,

  對此應常爲精勤。最初無論辦何事,

  首先應當成辦彼,則使一切皆圓滿,

  否則彼二均不成。恒時遠離惡毒心,

  何處若起倨傲時,爾時摧滅此我慢,

  憶念上師之教言。若生怯弱之心時,

  則當令自心堅強,修持彼二爲空性。

  若遇貪嗔之境時,當觀如幻如化術。

  若聞逆耳之語時,當視猶如空谷聲。

  自身若遭損惱時,當視往昔業所感。

  居住安閑幽靜處,猶如野獸蔽自屍。

  如是應當避散亂,無貪無戀當安住。

  時時誓願令堅定,若生懶散懈怠時,

  則應對己作呵斥,誠心憶念自禁戒。

  設使目見他人時,當說溫和誠實語。

  不顯怒容皺眉相,恒時顯露喜笑容。

  平時眼見他衆時,無吝喜心發放施,

  斷除一切嫉妒心。自己守護他心時,

  斷除一切諸诤訟,時時令具安忍心。

  不作面谀不喜新,恒時沈著穩重行。

  斷除欺淩其他衆,虔誠恭敬而安住。

  爲他傳授教言時,當具利他大悲心。

  不得誹謗諸證法,何法起信求彼法。

  行持十種法行已,不分晝夜而精勤。

  叁世所積諸善根,回向無上大菩提,

  福德賜于諸有情。時時行持七支供,

  爲得菩提發大願。若能如是修持者,

  圓滿福智二資糧,亦能消盡二種障,

  莸得人生具義故,將得無上菩提果。

  信財戒財舍施財,聞財慚財有愧財,

  智慧財爲七聖財。如是此等殊勝財,

  是乃無盡聖者財,不得說與非人衆,

  衆人之中觀察言,獨自之時觀自心。

  印度堪布吉祥燃燈智藏師所著之菩提薩埵寶鬘論竟。

  譯于五明佛學院丁醜年新春之際。

  

  叁十忠告論

  全知無垢光尊者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法界遍空智願大雲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田中叁身芽,敬禮勝寶救主上師足。

  雖由願力傳承師攝收,自不精進無義耗此生,

  思維聖行自懊他亦然,勸心生厭說此卅忠告。

  噫呀!

  種種方便攝收衆眷屬,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

  爲貪食財自心被魔使,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由從貧衆取收高賦稅,雖塑佛像發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爲自得高于他傳講法,以及方便護持賢卑眷,

  心生實執我慢之因故,減滅心思即是吾忠告。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雖供邪命所積百財物,

  求名行善世間八法因,修離耽著即是吾忠告。

  公證中者以及斷訟等,雖思調解爭端是利他,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無有希疑即是吾忠告。

  雖具受用眷屬民福德,悅耳之語遍于瞻部洲,

  然自臨死之際無毫益,精進修持即是吾忠告。

  司庫侍者以及主者等,雖是寺院家中骨幹者,

  二取心思生起挂慮因,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經論爐竈等,雖攜所需行于寂靜山,

  暫具用品爭紛痛苦因,依無所需即是吾忠告。

  濁時中于野蠻之眷衆,爲其面責等雖是善意,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

  毫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

  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禁止自語即是吾忠告。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彼等縱使以爲是承侍,

  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一切放棄即下吾忠告。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告。

  惡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思無作乃爲究竟法,

  若舍二資斷絕修行緣,當修雙運即是吾忠告。

  爲叁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衆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雖無緣份衆前施灌頂,加持品等散發于衆人,

  诋毀之根失毀密戒因,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

  衆人之中露體奔跑等,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

  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

  此處爲自欲得殊勝位,雖求淨行博學及賢善,

  是從高頂墮于低處因,行無松緊即是吾忠告。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

  于誰相觸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雖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行,

  爲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

  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

  瑣事令自人生虛耗因,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

  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

  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

  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

  一緣修時討論與覺受,著…

《佛子日參寶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