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na^ga^min。舊譯作阿那伽彌、阿那伽迷。略稱那含。意譯不還、不來、不來相。乃聲聞四果中第叁果之聖者。彼等已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此階位之聖者中,若九品之惑全部斷盡,則稱阿那含果;若斷除七品或八品,則稱阿那含向;若斷除七、八品,而所余之一、二品尚須對治成無漏之根,更須一度受生至欲界,稱爲一間(梵ekavi^cika )。又于阿那含果中,複有五種不還、七種不還、九種不還等別。[中阿含經卷叁伽藍經、大智度論卷叁十二、大乘義章卷十一、慧苑音義卷上](參閱“五種不還”1176)
(術語)An&amacron;g&amacron;min,譯曰不還。不來。斷盡欲界煩惱之聖者名。此聖者未來當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還。大乘義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還。小乘法中,更不還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Anagamin == 阿那含
see Four Fruition.
聲聞乘四果中的第叁果名,華譯爲不還,或是不來,是斷盡欲界的煩惱的聖人的通稱。凡是修到此果位的聖人,未來當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 陳義孝編
此雲不來。金剛疏雲:是人欲界中死,生色無色界,于彼漏盡,不複來生。大論名阿那伽彌。阿那名不,伽彌名來。四教義翻雲不還。 - 宋·普潤法雲
爲聲聞四果中的第叁果,梵語意譯不還,彼等已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此階位的聖者中,若九品之惑全部斷盡,則稱阿那含果;若斷除七品或八品,則稱阿那含向;若斷除七、八品,而所余之一、二品尚須對治成無漏之根,更須一度受生至欲界,稱爲一間。 - 于淩波居士著
聲聞乘四果中第叁果,華譯爲不還,或是不來,是斷盡欲界煩惱的聖人的通稱。凡是修到此果位的聖人。未來當生於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