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七卷。西晉安法欽譯。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記述阿育王之事迹及摩诃迦葉、優波鞠多等之因緣。共有十一品:(一)本施土緣,(二)阿育王本緣傳,(叁) 阿恕伽王弟本緣,(四)駒那羅本緣,(五)半庵羅果因緣,(六)優波鞠多因緣,(七)摩诃迦葉涅槃因緣,(八)摩田提因緣,(九)商那和修因緣,(十)優波鞠多因緣,(十一)阿育王現報因緣。其異譯本有阿育王經十卷(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冊),爲梁僧伽婆羅所譯,共有八品: (一)生因緣,(二)見優波笈多因緣,(叁)供養菩提樹因緣,(四)鸠那羅因緣,(五)半庵摩勒施僧因緣,(六)佛記優波笈多因緣,(七)佛弟子五人傳授法藏因緣,(八)優波笈多弟子因緣。
其中,阿育王傳之(一)、(二)、(五)、(十)等四品與梵文本 Divya^vada^na( E.B.Cowell, R.A. Neil 等出版于西元一八八六年)之第二十六章至第二十九章,及雜阿含經卷二十叁及卷二十五爲同本。又第四品鸠那羅因緣與西藏譯之 Ku-na-lah!i rtogs-pa-brjod-pa 相當。此外,梵文本 Divya^vada^na 中,有關阿育王之紀傳部分,西元一八四五年法人布諾夫(E. Burnouf)將之譯成法語,並刊載于其所著之印度佛教史緒論(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中。藏文本之阿育王傳說,法人菲爾(L. Feer)將之法譯,題爲阿育王傳說(Le/gende du roi As/oka),西元一八六五年于法國巴黎刊行。又前述之 Divya^vada^na 之外,另有梵文本As/okavada^na ,英人密特拉(R. Mitra)于西元一八八二年在其著作尼泊爾佛教文學(Nepalese BuddhistLiterature)中譯出其大意。[出叁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二、卷六、佛教史地考論(印順,妙雲集下編(9)第叁)]
(經名)七卷,西晉安法欽譯。記阿育王之事迹及摩诃迦葉以下優波毱多等之因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