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外道十八大論中之八論,即:(一)肩亡婆論,(或謂系眉亡娑論)簡擇諸法之是非。(二)那邪毗薩多論(梵Naya -vistara ?),明諸法之道理。(叁)伊底呵婆論(梵Itiha^sa ),明傳記宿世之事。(四)僧佉論(梵Sa^m!khya ),明二十五谛。(五)課伽論(梵Garga ?),明攝心之法。(六)陀□論(梵Dhanur ),釋用兵杖之法。(七)犍闼婆論(梵Gandharva ),明音樂之法。(八)阿輸論(梵A^yur ),釋醫方。[百論疏卷上之下]
(二)指贊述瑜伽師地論之義的八種論,爲法相宗之八支論。即:(一)唯識二十論,世親造,慈恩作述記二卷。(二)唯識叁十論,世親造本頌、十師長行,慈恩作述記二十卷。 (叁)攝大乘論,無著論本,有世親、無性作釋,有真谛、達摩笈多、玄奘等譯本。(四)對法論,無著作,師子覺釋,安慧糅之,慈恩作疏。(五)辯中邊論,彌勒造頌,世親釋之。(六)緣起論。(七)大莊嚴論,無著造,波羅頗伽羅密多羅譯。(八)成業論,世親造。此中八論,雖有余人造者,然皆歸功于無著,故通稱爲無著八支論。[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
(叁)陳那所造之因明八論,即:(一)觀叁世論,未譯。(二)觀總相論,義淨譯。(叁)觀境論,疑系玄奘譯之觀所依論。(四)因明論,未譯。(五)似因明論,未譯。(六)理門論,玄奘譯。(七)取事施設論,未譯。(八)集量論,義淨曾譯之。[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
(名數)外道十八明處中有八論:一、肩亡婆論,簡釋諸法之是非者。二、那邪毗薩多論,明諸法之道理者。叁、伊底呵婆論,明傳記宿世之事者。四、僧佉論,明二十五谛者。五、課伽論,明攝心之法者。六、陀菟論,釋用兵杖之法者。七、犍闼婆論,明音樂之法者。八、阿輸論,明醫方者。見百論疏上之下。[囗@又]無著之八支論也。一、二十唯識論,世親造,有慈恩述記二卷。二、叁十唯識論,世親頌,十師長行,慈恩述記二十卷。叁攝大乘論,無著論本,有世親無性各釋,真谛達磨笈多玄奘各譯之。四、對法論,無著論本,師之覺釋。安慧糅之。慈恩作疏。五、辨中邊論,彌勒頌,世親釋。六、緣起論,有藏中緣生論郁迦道,達磨笈多譯,恐是。七、大莊嚴論,無著造,波羅頗迦羅密多羅譯。八、成業論,世親造。此中雖有余人造者,然歸功于無著也。見寄歸傳四。[囗@又]陳那有八論:一、觀叁世論,未譯。二、觀總相論,義淨譯。叁、觀境論,似是玄奘譯之觀所依論。四、因明論,未譯。五、似因明論未譯。六、理門論,玄奘譯。七、取事施設論,未譯。八、集量論,未譯。見寄歸傳四,解纜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