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等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爲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別作用爲心所有法,略稱心所。
(名數)眼等之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爲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之別作用,爲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爲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 陳義孝編
唯識宗將心解析爲八,立下八識心王的名稱。此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唯識宗不說心而說識,佛法上謂之方便。事實上,識即是心,亦即是意,心、意、識叁者,同體而異名。小乘佛教建立六識,沒有第七、八識,但在文字中已有七、八二識的含義,如《順正理論》卷十一謂:“心、意、識體雖是一,而訓詞等義類有異,謂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集起故名心者,即相當于第八識;思量故名意者,即相當于第七識;而了別故名識者,即相當于前六識。唯識宗將一心析爲八識者,無非是破遣我人“實我”的執著。原來我人通常執著于實我實法,把宇宙萬有視爲實體,因此我人說到“心”時,把心視爲整體的東西存在。唯識家爲對治此等觀念,乃以分析的方法,解析此心爲八,以此心不是一個整體的東西,來破遣“實我”的執著。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