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塔之“平頭”上重重之輪盤形建築。略稱露盤。又作盤蓋、槃蓋、輪蓋、相輪。露盤中心以竿貫穿,此竿又稱輪竿、心柱、刹、刹柱、■。初于印度,在“平頭”中安奉佛舍利,再于其上設蓋以覆護供養之,此爲露盤之起源。
關于露盤之輪數,據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載,依佛塔、聲聞塔之不同而有一輪、二輪,乃至十叁輪之別。其構築形式,或一柱數輪,或叁柱、五柱別立而各附數輪。如山琦(Sanchi)大塔爲一柱叁輪,加爾各答所藏北印度由薩忽載州(Yusafzai)出土之塔爲一柱八輪,又據傳,迦膩色迦王所造之雀離浮圖有金盤十叁重。我國洛陽永甯寺塔有承露金盤叁十重; 日本法隆寺之五重塔則爲一柱九輪;又印度馬德拉斯博物館所藏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塔形浮雕爲二柱各一輪,同塔殘缺浮雕中存有二十一柱各一輪者;我國雲岡第六窟東南壁所刻之五重塔爲叁柱各五輪;法隆寺金堂多聞天所持之塔則爲五柱各五輪。
于日本,又稱塔頂上之輪蓋爲金刹、金幢。日本佛寺所立叁重塔、五重塔等露盤已失原始風貌,僅留中空之輪形,特稱爲空輪;又輪數固定爲九重者,稱爲九輪;若僅造立相輪部分,將之建構爲塔柱之狀,並視之爲塔者,則稱爲相輪橖,相輪塔、相輪樘。又直接于屋蓋上設置平頭,稱爲露盤,即顛倒露盤與覆缽之位置,于露盤之上安置覆缽,全然訛轉露盤之意。惟大塔、多寶塔等尚存有印度古製,即在覆缽上安置屋蓋,屋蓋上再置露盤之形式,其規製系源于印度之南天鐵塔。
日本之五重塔系于露盤上安置請花(又稱受花),請花上則置九輪,水煙、龍車等,頂上更置寶珠。其中,寶珠由寶瓶變化而來,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記載“相輪”時,即有寶珠之說。此類古例,著名者有錫蘭(斯裏蘭卡)之祇園精舍(梵Jetavana-viha^ra )大塔、我國永甯寺塔之金寶瓶等。水煙呈火焰狀,惟建築物忌火,乃稱水煙。日本藥師寺東塔之水煙作天人飛翔之相,原出于供養天人之塔,與阿摩羅婆提塔形浮雕、我國龍門古陽洞內刻出之叁重塔露盤左右所作之供養飛天相,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心柱立于礎石上,貫穿塔身中央,再向上貫穿露盤、寶珠等,爲一切寺塔架構之中心。
此外,我國與日本均有于相輪頂端向屋蓋四隅架引鐵鎖之作法,或于九輪上、鐵鎖上及各層級飛檐上懸挂鈴铎之風習,此皆印度古製之塔所未曾有者。另從阿摩羅婆提欄楯上所雕刻塔之平頭、雲岡石窟第二窟內壁雕所刻之叁重塔等,皆有刹竿之上聳立幢幡之畫面。[四分律卷五十二、摩诃僧祇律卷叁十叁、洛陽伽藍記卷一永甯寺塔條](參閱“相輪”3911、“塔”5421)
(物名)塔上重重之相輪也。寂照谷響集一曰:“重重相輪名承露槃,故傳中(高僧傳)雲:承露金盤一十一重,鐵鎖角張盤,及鎖上皆有金铎。承露盤,或略雲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