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冷齋夜話曰:“僧伽龍朔中遊江淮間。其迹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曰:何國人?答曰何國人。唐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
比喻荒謬至極,不可相信。宋代僧人惠洪的《冷齋夜話》卷九記載:唐代龍朔年間,有異僧名僧伽者遊江淮間。有人問:“汝何姓?”僧伽答:“姓何。“又問他是“何國人?”回答“何國人。”李邕據此爲僧伽作碑雲:“大師姓何,何國人。”惠洪說罷這件事,掩卷笑道:“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按,隋唐時有一個西域城國,名爲“何國”,居那密水南,爲碎葉國的屬國,與漢地有來往。西域僧人多用國名爲姓,如安世高是安息國人,康僧會是康息國人。僧伽來是何國,自稱姓“何”,不足爲奇。看來,“癡人說夢”不是別人,倒是惠洪了。此外,《五燈會元》作“癡人前不得說夢”。卷二十謂:“佛說叁乘十二分,頓漸偏園,癡人前不得說夢。”意謂佛法廣大深奧,應時說機,難以對愚癡人隨便講說,恐其執著誤解。俗語多用之。如《鏡花緣》第十八回:“今大賢說他注的爲最,甚至此書一出,群書皆廢。何至如此?可謂癡人說夢!”又如鄧拓《燕山夜話·不要空喊讀書》:“當然這只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決不會真有人做這樣的想法。”亦作“癡兒說夢”、“癡人說夢話”。例如:清·錢泳《履園叢話·考察·墓碑》:“後之人習焉不察,以爲昌黎曾有此例,刻之文集中,而其子孫竟以原稿上石者,實是癡兒說夢矣!”(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