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大不善地法?大不善地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大不善地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釋

  梵語a-kus/ala-maha^-bhu^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與一切不善心相應而現起之兩種心理現象,即:(一)無慚(梵a^hri^kya  ),對諸功德及有德者無所崇敬,無所隨屬。因恭敬所敵對之法,故爲諸善士所厭。又或觀自己所造之罪而無羞恥心稱爲無慚。(二)無愧(梵anapatra^pya  ),對現在、當來二世之罪果無所怖畏。又觀他人所造之罪而無羞恥心,稱爲無愧。此二法恒與一切不善心周遍而俱起,故稱大不善,其所依地之心王稱爲大不善地;又此二法爲此地之所有,故稱爲大不善地法。[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俱舍論卷四、顯揚聖教論卷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雜阿毗昙心論卷二](參閱“慚愧”581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釋

  (術語)于一切不善心相伴而起之二種心所法也,一無慚,二無愧。見俱舍論四。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大不善地法”的解釋

大毗婆沙論四十二卷十八頁雲:大不善地法有五種。一、無明。二、惛沈。叁、掉舉。四、無慚。五、無愧。又雲:若法、一切不善心中可得;名大不善地法。謂若見苦所斷,若見集所斷,若見滅所斷,若見道所斷,若修所斷,若在意地,若五識身,一切不善心中皆可得故;名大不善地法。應知此中無慚,無愧,唯在一切不善心中可得。故名大不善地法。惛沈,掉舉,煩惱纏攝。通與一切不善心相應。又障止觀,勢用強故;複建立在不善地中。無明一種,隨眠所攝。遍與一切不善心相應。故複立在不善地中。所余隨眠及隨煩惱,無如是義。
二解  俱舍論四卷六頁雲:如是已說大煩惱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謂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頌曰:唯遍不善心,無慚及無愧。論曰:唯二心所,但與一切不善心俱。謂無慚愧。故唯二種,名此地法。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大不善地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