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照?叁照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叁照”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照”的解釋

  以太陽順序照耀高山、幽谷和平地來比喻佛陀教化衆生之順序次第。據舊譯華嚴經卷叁十四寶王如來性起品所載,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而後金剛寶山,而後一切大地;佛陀教化衆生亦循如下之次第:菩薩摩诃薩、緣覺、聲聞、決定善根之衆生、一切衆生乃至邪定聚之衆生。智顗在法華玄義卷一就釋尊說法之順序分爲:高山、幽谷、平地,並配列五時加以解說,即:照高山爲華嚴時,照幽谷爲阿含時,照平地則分爲叁時,依序爲:方等時(食時,即午前八時)、般若時(禺中,即十時)、法華涅槃時(正午)。[法華玄義釋簽卷一、觀音義疏記卷叁、翻譯名義集卷十四](參閱“五時八教”113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照”的解釋

  (譬喻)臺依華嚴經所立,喻顯彼宗所立之五時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化頓大之菩薩。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于鹿苑說小乘經化聲聞緣覺。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說方等經乃至涅槃經,化一般大乘漸入之機。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時,禺中,正中叁者,配之于方等般若之叁時,使與涅槃經所說五味之喻無異。但彼五時相生之次第明了,而五時教一體之義未爲顯然,故以此日光之喻,闡明如來教法同一味之義。然觀本經之文。譬有四照。合法有五。六十華嚴經叁十五寶王如來性起品曰:“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然後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如來如是,成就無量無邊法界智慧,日輪常放無量無邊智慧光明,先照普賢菩薩等諸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衆生,隨應受化,然後悉照一切衆生乃至邪定,爲作未來饒益因緣。如來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菩薩乃至邪定,但放大智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現世間,乃至深山幽谷無不普照,如來智慧日月亦複如是。”然而以臺家解此文,法華之信解品有密遣二人,爲聲聞緣覺之二人,視二乘爲同一之機。然則此經文亦分緣覺與聲聞爲二照,而其意爲同一照之分際。因之定爲叁照,依後結文立叁照之名。蓋深山幽谷,無不普照,即高山幽谷平地之叁照也。此文觀八十華嚴經所謂“大山幽谷普照無私。”其意益明。止觀一曰:“華嚴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漸也,高山頓也。”釋簽一曰:“別行義疏記雲:彼經豫敘一代始終,故立譬雲:猶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今家以義開平地爲叁,對于涅槃五味。”說詳四教儀集注上,同半字談一。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叁照”的解釋

  (喻)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高山喻佛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化頓大的菩薩;幽谷喻佛在鹿苑說小乘經,化聲聞緣覺;平地喻佛最後說方等經乃至涅槃經,化一般大乘漸入的根機。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叁照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