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還俗?還俗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還俗”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還俗”的解釋

  又作歸俗。謂已入僧籍者森心生退墮,或奉官命脫下法服歸還俗家。還俗之因約有叁種:(一)自身不欲爲僧侶而除去僧籍者,如心生退墮,或因世尊之教誡甚深甚難,學道亦複甚深甚難而退出者。(二)因犯罪而被逐出教團者。(叁)奉朝廷之命而還俗者,如北周武帝之滅佛。依照戒律規定,僧尼可以自由舍戒還俗,然比丘尼還俗後則不得再度出家。

  此外,亦有謂還俗、歸俗之義有別,以出家人自行歸返俗家生活者,稱爲歸俗;出家人犯罪而被逐出教團者,稱爲還俗。[中阿含卷一木積喻經、大莊嚴論經卷六、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十、梁高僧傳卷叁求那跋摩傳、佛祖統紀卷叁十八北周武帝建德叁年條、禅林象器箋罪責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還俗”的解釋

  (術語)僧道犯罪歸家,謂之還俗。自願止僧道,謂之歸俗。居家必攜吏學指南篇曰:“還俗,謂道犯罪歸家者。歸俗,謂僧道無罪自願歸家也。”[囗@又]還俗歸俗一也。寶積經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進,恐不能消信施,請乞還俗。文殊贊曰:若不能消信施,甯可一日數百歸俗,不應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還俗”的解釋

  出家人犯罪歸家叫做還俗,若是自願脫離出家人的生活,則叫做歸俗。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還俗”的解釋

  在家謂之“俗”,出家修行謂之“僧尼”。佛製:聽任僧尼自願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團。以上兩種情況,均稱爲還俗。另有一說,還俗僅指僧尼犯戒還家。自願離開僧團,謂之“歸俗”。《寶積經》卷八八載:“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進,恐不能消信施,請乞還俗。”文殊贊曰:“若不能消信施,甯可一日數百歸俗,不應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經義,出家人不能守戒、精進,甯可還俗。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叁載:罽賓國(在今克什米爾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歲時出家,精通藏經。後來國王駕崩,無人繼位。衆人議請跋摩“還俗,以紹國位”。跋摩不從,隱居山林,又到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來到中國的建業(今南京),譯經數十部。又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杭僧思聰)挾琴遊梁,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爲禦前使臣。”可見思聰是個心未出家、熱衷名利的人。(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還俗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