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載,通教菩薩曆十地修行證果,有淺深始終之不同,借聲聞四果之位以區別之,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六遂稱之爲大乘四果。即:(一)初地生如來家,是爲須陀洹果。(二)八地得授記,是爲斯陀含果。(叁)十地得受職,是爲阿那含果。(四)佛地則爲阿羅漢果。
(名數)通教之菩薩,曆十地修行,有證果有不同。以小乘之四果而區別之。一在初地以斷惑證理生于如來之家者爲須陀洹果。二在八地蒙佛之授記而得作佛者爲斯陀含果。叁在十地受如來之職,如別圓二教等覺之位者爲阿那含果。四在佛地,即通教之果佛斷見思之惑,習氣俱盡而成佛者。爲阿羅漢果。見大乘莊嚴經論。
[出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于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稱爲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證果位。今菩薩曆于十地修行證果。亦有淺深始終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區別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也。)一初地生如來家是須陀洹果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雲預流。謂菩薩入初幹慧地時。斷惑證理。即是證佛所證。故雲生如來家。因借聲聞初果以區別之。故雲是須陀洹果。二八地得授 - 明·一如等 撰
大乘莊嚴經論雲大乘四果: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于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得爲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證果位,今菩薩曆于十地,修行證果,亦有淺深,始終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區別之,是名大乘四果。
一、初地生如來家是須陀洹果 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雲預流,謂菩薩入初幹慧地時,斷惑證理,即是證佛所證,故雲生如來家。因借聲聞初果以區別之,故雲是須陀洹果。
二、八地得授記是斯陀含果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謂菩薩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記,而得作佛。因借聲聞第二果以區別之,故雲是斯陀含果。
叁、十地得受職是阿那含果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菩薩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來職,猶如別圓二教等覺之位。因借聲聞第叁果以區別之,故雲是阿那含果。
四、佛地是阿羅漢果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又雲無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薩已斷見思習氣俱盡而得成佛。因借聲聞第四果,以區別之,故雲是阿羅漢果。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