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skandha,巴利語khandhaka 之音譯。又作揵度、建陀、建圖、幹度、塞建陀、娑犍圖。意指蘊、聚、衆、分段。即分類編集,而將同類之法聚集一處之謂。相當于品或節。系有關受戒、布薩、安居等僧團內之儀式作法,與日常生活之規定條文,經由分類整理而成者。據巴利語律典所記載,共有二十二犍度(漢譯四分律則僅有二十犍度):(一)規定出家受具足戒法之受戒犍度,又稱大犍度。(二)說明布薩規定之布薩犍度。(叁)說明安居規定之安居犍度。(四)說明自恣規定之自恣犍度。(五)說明持用皮革製品之皮革犍度。(六)說明有關食物、藥物等製定之藥犍度。(七)說明有關迦絺那衣(巴kat!hinadussa )規定之迦絺那衣犍度。(八)說明有關比丘著衣之衣犍度。(九)說明釋尊居于瞻波時所製定有關衆僧會議方法之瞻波犍度。(十)說明在拘睒彌所發生教團內部紛爭之拘睒彌犍度。上述十項稱大品,其次則爲十二小品所組成有關刑罰之規定。其中,末兩項即爲有關王舍城之第一結集與毗舍梨的第二結集之規定,然漢譯四分律無此部。[四分律卷叁十一、摩诃止觀卷五上、玄應音義卷五、卷十八、卷二十四](參閱“二十犍度”181)
(術語)Skandha,巴Khandha,又作幹度。譯曰聚,蘊,積,藏,結,節。論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別聚處,名爲犍度。”法砺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稱聚,諸法之中當分說故稱爲聚,而存梵音總爲犍度。”飾宗記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雲塞犍圖,此翻爲蘊,蘊即聚也。”玄應音義四曰:“犍度,此言訛也,正音娑犍圖,此雲聚也。”資持記上一之一曰:“梵語犍度,此雲法聚,即篇品之名。”演密鈔五曰:“犍度雲藏。”[囗@又]婆薮槃豆法師傳曰:“八伽蘭他Grantha,即此間雲八幹度。伽蘭他,譯爲結,亦曰節。謂義類各相結屬,故雲結。又攝義令不散,故雲結。義類各有分限,故雲節。”
華譯爲聚、蘊、結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節之義。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