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五十所舉,說法者若不了知真如之理,則會産生如下四謗,即:(一)增益謗,謂不知真如之理乃離相寂滅,性本不有,而說真如爲定有者,是爲增益謗。(二)損減謗,謂不知真如之理乃不可變壞,性本不空,而說真如爲定無者,是爲損減謗。(叁)相違謗,謂不知真如之理乃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說真如爲亦有亦無,二邊共執者,是爲相違謗。(四)戲論謗,謂不知真如之理乃具有、無之德,而說真如爲非有非無,二邊不定者,是爲戲論謗。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一定有是增益謗定有者。謂不知真如之理。離相寂滅。性本不有。而言真如決定是有者。則成增益謗也。二定無是損減謗定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不可變壞。性本不空。而言真如決定是無者。則成損減謗也。叁亦有亦無是相違謗亦有亦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無。是不知即有。二邊共執。則成有無相違謗也。四非有非無是戲論謗非有非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具有無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無。二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