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大小二乘?大小二乘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大小二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小二乘”的解釋

  (名數)大乘小乘也。一切經自教義之上分此二者,以對于小機說羅漢之道。爲小乘,以對于大機說作佛之道爲大乘。四部之阿含經等爲小乘,法華經維摩經等爲大乘。智度論百曰:“阿難知籌量衆生志業大小,是故不于聲聞人中說摩诃衍。(中略)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別,是故有大小乘差別。”法華遊急下曰:“佛教雖複塵沙今以二義往收則事無不盡。一者赴小機,說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機,說稱爲大乘。”傳燈錄曰:“禅有深淺階級,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吾法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柳宗元文曰:“儒以禮行,覺以律興,一歸真源,無大小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小二乘”的解釋

  (術語)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攝一乘與叁乘中之菩薩乘,與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經中說爲半字教,滿字教,智度論判爲聲聞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經本上論之。四阿含經爲小乘。其余諸經爲大乘。以八宗配之。則俱舍成實爲小乘。律宗以上爲大乘。若依諸家之教判。則天臺之叁藏經,華嚴之愚法小乘教,法相之初時有教,天臺之通教以上,華嚴之始教以上,法相之第二時空教以上。皆爲大乘。問曰四阿含經中。有六度萬行之菩薩乘。俱舍成實之宗中亦有釋迦佛有彌勒菩薩。何聲聞緣覺之爲二乘耶?答曰:以小乘爲本位而論之。則本有叁乘。見叁乘條。然自大乘上論之。則彼小教中說佛菩薩之大乘法。實非對菩薩之機而說菩薩之法。爲使二乘信能化之佛。而說佛之自行即菩薩之大法而已。推其意。惟在度二乘。故其所說之佛果。亦無異于二乘之所證,惟與彼等同斷見思二惑而脫離叁界之生死,依析空觀僅證但空偏真之理而已。所不同者。在依長劫之修行,斷不染汙無知,而自在度一切衆生。八十而住世之緣盡,則與彼等同歸無余涅槃,而法界中減一有情也。此小乘中所說之大乘佛果也。假說如是淺近之佛果。畢竟爲度彼等二乘。故抑就所化之人,總爲此二乘(即小乘)也。例如天臺之通教,華嚴之始教。爲欲化菩薩兼不愚法回心之二乘,雖說聲緣之二乘。其本意爲欲度菩薩。且使彼二乘向大。故總稱之曰大乘。問曰:小乘教中。雖有菩薩乘。而爲二乘之菩薩乘。則從二乘而爲小乘教。大乘教中雖有二乘。而爲菩薩乘之二乘。則從菩薩而爲大乘教。然則大小乘之別。止就所化之人而差別。于教義上,無有深淺。何也?答曰:于教義大有深淺,例如瑜伽雜集論等,說聲聞等之教行住果及斷惑之分齊。與婆沙俱舍等不同,是也。又天臺以觀法判之。凡大乘有獨菩薩法。有通叁乘法。通叁乘法,即天臺之通教。獨菩薩法,即天臺之別圓二教。此中獨菩薩法。以中道爲觀法。通叁乘法。以空理爲觀法。觀此空理,有析空與體空之二。分析諸法而悟空理爲析空。知諸法如夢如幻,而體不壞悟其空理,爲體空。以此析體二空爲大小之區別。小乘之聲緣菩均爲析空。大乘之聲緣菩均爲體空。由是可知教義之深淺也。止觀叁曰:“小者小乘也。智慧力弱,但堪修析法止觀,析于心色。(中略)大者大乘也。智慧深利,修不生不滅體法止觀,大人所行,故名大乘。中論明即空者,由摩诃衍。摩诃衍即大也。衍中雲:欲得聲聞當學般若者。元此是菩薩法。大能兼小,傍狹聲聞。譬如朱雀門,天家所立,正通王事,不防群小由之出入。雖通小人,終是天門。今摩诃衍亦如是。正爲菩薩體法入空。雖有小乘,終爲大。例如叁藏析法,雖有佛菩薩,終是小乘。”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大小二乘”的解釋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爲宗旨;小乘是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爲宗旨。若從經藏裏的經本分之,四阿含等羅漢系經典爲小乘,般若法華華嚴等菩薩系經典爲大乘。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大小二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