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大雁塔?大雁塔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大雁塔”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雁塔”的解釋

  乃我國名塔。原十層,今存七層。位于陝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初名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叁年(652),依玄奘之建議所築,旨在貯藏玄奘自西域請回之經論梵本。該塔仿西域形式建成,五層磚造。各層皆置舍利。基面各百四十尺,高百八十尺。武則天年中,依中國式樣重行改造,築至十層,每層四門,高叁百尺。天祐元年(904)毀于朱溫兵火,僅存七層,後雖經多次修建,然形式迄今未改。

  雁塔名稱來源有二說,一爲雁舍身供僧,僧感而築靈塔,遂有此稱;另一說謂達嚫國有伽葉佛伽藍,穿石山作五層塔,底層成雁形,故稱爲雁塔。今塔高六十四公尺,呈方形七層樓閣式,不同于一般塔式。塔底層南門兩側,嵌有唐太宗撰文“大唐叁藏聖教序碑”及唐高宗所作序文。青石門框門楣上,刻有佛、菩薩像,端嚴優美,西門楣佛殿雕刻,細部畢具,皆

爲唐代原物,可能爲初建或武則天重修時之作品,爲現存唐代線刻之上品,亦爲研究唐代建築、雕刻藝術之重要文物。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大雁塔”的解釋

  寺內大雁塔創于唐永徽叁年(652),爲保存玄奘由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初爲仿西域建築形式的磚表土心5層方塔。武周長安(701~704)年間,由武則天及王公施錢,重加營建至10層,後經兵火僅剩7層。五代後唐長興(930~933)年間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繕。明萬曆叁十二年(1604)又加修飾,留傳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後揣《大唐西域記》所記印度佛教傳說故事而名雁塔。至于稱大雁塔則是爲與後建的薦福寺小雁塔相區別。塔高64米,塔身枋、鬥拱、欄額均爲青磚仿木結構。塔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均有拱門,可憑欄遠眺。塔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的說法圖,刻有當時的殿堂建築,是研究唐代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叁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叁藏聖教序記》,均爲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暢耀)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大雁塔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