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順流”之對稱。于生死之流中,逆向而上,以入于覺悟之境界。有情衆生于無始以來,起惑造業,隨順生死之流,而難以超脫輪回,故須以逆流之心對治之。湛然于授菩薩戒儀舉出逆流十心:(一)正信因果心,(二)自愧克責心,(叁)怖畏惡道心,(四)發露瑕疵心,(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心,(八)守護正法心,(九)念十方佛心,(十)觀罪性空心。(參閱“順流”5356)
(二)聲聞四果之一。即指須陀洹。須陀洹之人起無漏智,證見正理,永逆生死之流轉,而漸趣涅槃之道,故稱逆流。
(術語)須陀洹之譯名,新作預流,舊作逆流。以初背生死之流而入涅槃之道故也。大乘義章十七本曰:“須陀洹者,是外國語。義釋有叁:(中略)二隨義傍翻,名爲逆流,逆生死流,叁途生死,永不受故。”楞嚴經四曰:“今欲逆生死欲流,反窮流根至不生滅。”
瑜伽八十叁卷十四頁雲:言逆流者:謂已登聖道故。
二解 發智論十八卷十六頁雲:逆流是何義?答:于諸生滅、趣滅、有滅、種類滅、生死滅,爲支、爲門、爲事、爲道、爲迹向;是逆流義。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