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天臺宗之說。即指叁道(惑、業、苦)、叁識(庵摩羅識、阿梨耶識、阿陀那識)、叁佛性(正因、了因、緣因)、叁般若(實相、觀照、文字)、叁菩提(實相、實智、方便)、叁大乘(理、隨、得)、叁身(法、報、應)、叁涅槃(性淨、圓淨、方便淨)、叁寶(佛、法、僧)、叁德(法身、般若、解脫)等十種叁法。
在諸經論中,說明叁法之例極多,由上述十種叁法來說明因果之始終,以無明爲本,則依序自叁道乃至叁德;若以法性爲本,則逆次由叁德乃至叁道。智顗之法華玄義卷五下載,以真性、觀照、資成等叁軌,各配于十種叁法,例如法身配真性軌、般若配觀照軌、解脫配資成軌,依此而言,諸種叁法名異而義同。又據智顗之金光明玄義卷上謂,十種叁法,在空間上有無限之意義,在一種叁法之中,同時具足其他九種叁法,而在時間上配合于本有(叁道、叁識)、當有(叁德、叁寶)、現有(其他六種叁法)等叁位。[維摩經玄疏卷五、法華玄義釋簽卷十二]
(名數)見叁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