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跏趺而坐,使心入定。即指坐禅。“打”,動作行爲之意。爲僧侶或道人爲收心斂神而端坐思惟之法;或如天臺宗之修觀、密宗之瑜伽觀法等實際修行時所須采行之坐法。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十四(大四七·七七九下):“金色頭陀論劫打坐,達磨少林面壁九年。”(參閱“坐禅”2838、“結跏趺坐”5186)
(雜語)釋家跏趺而坐。使心入定。謂之打坐。
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種方法。即將雙腿按一定姿勢坐好,而雙手結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宋·文天祥《遣興》詩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劍便神仙。”元·楊暹《西遊記·語餞西行》:“京師大旱結壇場祈雨,玄奘打坐片時,大雨叁日。”近代文學作品也有引用此詞,如李廣田《山之子》:“且隨處是小橋流水……雞鳴犬吠,人語相聞,山家婦女多做著針織,在楊樹下打坐。”(李君岡)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