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惡律儀?惡律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惡律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惡律儀”的解釋

  惡之律儀。爲“善律儀”之對稱。又作不律儀、惡戒。即爲自活或得利益而立誓行屠殺等業者所得之無表色。據俱舍論卷十四載,惡律儀爲智者所诃厭,故名惡行,能障清淨之戒律,故名惡戒,不禁身語之惡,故名不律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說惡律儀有十六種,即:(一)爲利飼養羔羊,肥已轉賣。(二)爲利買羊屠殺。(叁)  爲利飼養豬豚,肥已轉賣。(四)爲利買豬屠殺。(五)爲利飼養牛犢,肥已轉賣。(六)爲利買牛屠殺。(七)爲利養雞令肥,並予轉賣。(八)爲利買雞屠殺。(九)釣魚。(十)獵師。(十一)劫奪。  (十二)魁脍(魁,爲師之意;脍,爲切肉之意。即指殺人者)。(十叁)網捕飛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六)咒龍(以咒術系縛蟒蛇等,供人觀賞戲樂,求物以自活)。又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舉出屠兒、魁脍、養豬、養雞、捕魚、獵師、網鳥、捕蟒、咒龍、獄吏、作賊、王家常差捕賊等十二惡律儀

  有關惡律儀之得與舍,依俱舍論卷十四、卷十五之意,若住律儀,由勝煩惱而作殺縛等諸不善業,由此便發不善無表;若住不律儀,由淳淨信而作禮佛等諸勝善業,由此亦發諸善無表。又由作、誓二者,能得惡律儀,“作”即生于不律儀之家,于作殺生等事時即發得惡戒;“誓”即非生于不律儀之家,但爲生活之故,立誓殺生以資養活,由此發得惡戒。舍戒則有叁緣,即由死亡(所依之身已舍,能依之惡戒隨之亦舍)、由得戒(善惡二戒不能俱起,得別解脫戒或靜慮律儀時,增盛之勢力強大,故能舍惡戒)、由二形生(即男子生爲女形,女子生爲男形)。另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載,死者欲愛盡時、受律儀戒時、受叁歸依時,于此叁時舍惡律儀戒。[瑜伽師地論卷九、順正理論卷叁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中一、俱舍論光記卷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惡律儀”的解釋

  (術語)善律儀之反對。定時定事而守之行曰律儀。律儀有善惡,如戒法者善之律義。如畋獵者爲惡律儀。法華經安樂行品曰:“不親近旃陀羅,及畜豬羊雞狗,畋獵漁捕,諸惡律儀。”涅槃經二十九有十六種之惡律儀。報恩經六揭十二種之惡律儀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惡律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