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二惑?二惑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二惑”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一)見惑與修惑。(一)見者,推度之義。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稱爲見惑,如我見、邊見等,是爲見道所斷之惑。(二)修惑,又作思惑,乃思慮世間事物而起之惑,如貪、嗔、癡等,爲修道所斷之惑。[天臺四教儀集注卷上](參閱“見惑”2997、“修惑”4047)

(二)理惑與事惑。藏、通二教,以見惑爲迷于無常、無我等四谛之理者,故爲理惑。修惑爲迷于色聲等之世法事相者,是爲事惑。別、圓二教,總歸一切之妄惑爲叁,根本無明能覆中道之理,是爲理惑。塵沙能障菩提,覆俗谛之法;見思能障涅槃,覆真谛之法,二者皆爲事惑。又依法相宗所立之煩惱、所知二障,前者迷于涅槃之理,故爲理惑;後者迷于俗谛之事相,是爲事惑。[大明叁藏法數卷七、法華玄義釋簽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名數)一、見惑。見者推度之義,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也。我見邊見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爲于見道之位見理而斷之惑,故謂之見惑。二、思惑。新譯謂之修惑。爲凡夫之思念,對于事事物物而起之惑,謂之思惑,貪嗔癡等是也。又此等之惑,爲修道之位,屢屢思惟真理而斷之惑,故謂之思惑,或名修惑。[囗@又]一理惑,二事惑,藏通二教以見惑爲理惑,以思惑爲事惑。謂見惑者迷于四谛真理之惑,思惑者爲迷于世法事相之惑也。別圓二教以根本無明爲理惑,以塵沙及見思爲事惑。謂根本無明爲覆中道之理之惑,塵沙者能障化導,故爲覆俗谛之法之惑,見思者,能障空寂,故爲覆真谛之法之惑,又依法相家所立之二障,則煩惱障爲理惑,所知障爲事惑。以煩惱障迷于涅槃之理,所知障迷于俗谛之事相也。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一現行惑謂六根封六塵。現起貪嗔癡等煩惱。令心昏迷。障諸善法。是名現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二種子惑種子者。即根本無明也。謂因此無明。則能生一切煩惱。障諸善法。是名種子惑。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出釋簽]  一理惑謂根本無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顯發。是名理惑。二事惑謂塵沙惑。能障化導。則覆俗谛之法。見思惑能阻空寂。則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1.見惑和思惑。見惑是見解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不正見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如貪、嗔、癡、慢、疑等五煩惱是。斷此見思二惑,即證阿羅漢果,出離叁界。2.理惑和事惑。理惑是對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對事相的迷惑。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一切煩惱,由其生起之相上說,分爲二惑
  一、見惑  謂意根對法塵,非理籌度,起諸邪見。如外道之計斷計常,乃至有無等見,是名見惑。
  二、思惑  謂眼耳鼻舌身五根,對于色聲香味觸五塵,貪愛染著,迷而不覺,是名思惑。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即見惑與思惑。見惑的見,是推度的意思,即以邪見推度而起之迷情,我見邊見等是。思惑,新譯爲修惑,爲凡夫之思念,對于事物而起之惑,貪、嗔、癡等煩惱是。此又稱理惑與事惑。見惑是迷于理之惑,修惑是迷于事之惑。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二惑”的解釋

分二種解說。

  一是見惑與思惑。見惑是見解上的迷惑錯誤;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斷此見思二惑,即證得阿羅漢果,出離叁界。

  二是理惑和事感。理惑是對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對事相的迷惑。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二惑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