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法相宗用以證明第七末那識存在之二種教證與六項理論。二教者,即引代表大乘經之入楞伽經及大小乘共許之解脫經加以證明。六理者,即舉(一)不共無明故,(二) 六二緣故,(叁)意名故,(四)定差別故,(五)無想許有染故,(六)有情我不成故等六理而加以證明。[成唯識論卷五、成唯識論述記卷五末](參閱“末那識”1941)
唯識宗用爲證明第七末那識的存在,舉出二種教證與六項理論。二種教證者,一爲引《入楞伽經》的偈子:“藏識說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諸境相,是說名爲識”。二爲引用大小乘共許的《解脫經》的偈子:“染汙意恒時,諸惑俱生滅,若解脫諸惑,非曾非當有。”加以證明。六理證者,一者不共無明證,《成唯識論》卷五雲:“謂契經說,不共無明,微細恒行,覆蔽真實,若無此識,彼應非有。”二者六二緣證,《成唯識論》卷五雲:“契經說,眼色爲緣,生于眼識,廣說乃至意法爲緣,生于意識,若無此識,彼意非有。”叁、意名證,《成唯識論》卷五雲:“契經說,思量名意,若無此識,彼應非有。”四、二定差別故,《成唯識論》卷五雲:“契經說,無想、滅定,染意若無,彼應無別。”五、無想有染證,《成唯識論》卷五雲:“契經說,無想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滅,若無此識,彼應無染汙。”六、有情我不成證,《成唯識論》卷五雲:“契經說,異生善染,無記心時,恒帶我執,若無此識,彼不應有。”見《成唯識論》卷五。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