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法藏?法藏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曆代名僧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法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藏”的解釋

(一)法,謂法性;藏,爲含藏。又作佛法藏、如來藏,意指如來藏中含攝無量之妙德。

  (二)法,教法之意;藏,含藏之意。指佛陀所說之教法;以教法含藏多義,故稱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說之聖教、經典等;經典含藏衆多之法門,故有此稱。

  (叁)納藏經典之府庫亦稱法藏,或寶藏、經藏、輪藏、經堂。(參閱“經藏”5557)

  (四)梵名Dharma^kara  。音譯作昙摩迦、昙摩迦留。意譯作法寶處、法處、法積、作法。爲阿彌陀佛未成佛時之法名。又稱法藏比丘。據無量壽經卷上所載,過去久遠劫前,世自在王如來之時,有一國王聽聞佛說法後,即發無上正真道意,乃棄王位出家,號曰法藏。其高才勇哲,超異于世,未久即見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法藏乃發四十八大願。以其所聞教法護持不失,聚集衆多,故無量壽經譯作“法藏”(梵dharma^kara  ,乃法的積聚,或本源處之義),唐代所譯之大寶積經卷十七無量壽如來會譯作“法處”,宋代所譯之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譯作“作法”,大智度論則譯作“法積”。(參閱“阿彌陀佛”3680)

  (五)(546~629)隋唐僧。颍川颍陰人,俗姓荀。二十二歲出家。因通鮮卑語,受知于北周武帝。後入終南山紫蓋峰,獨棲安禅。建德年間,武帝大肆滅佛。至宣帝即位,師上京請複佛法,常敕令蓄發,爲菩薩僧,作陟峙寺主,師嚴拒不從。後複隱遁山林。至隋代,文帝興複佛法,師始複出,爲太平宮寺上座。唐貞觀叁年示寂,世壽八十四。[續高僧傳卷十九]

  (六)(643~712)唐代僧。爲華嚴宗第叁祖。字賢首,號國一法師。又稱香象大師、康藏國師。俗姓康,祖先康居國人,至其祖父,舉族遷至中土,居于長安。早年師事智俨,聽講華嚴,深入其玄旨。智俨示寂後,乃依薄塵剃度,時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諸國語與梵文經書,遂奉命參與義淨之譯場,先後譯出新華嚴經、大乘入楞伽經等十余部。嘗爲武後講華嚴十玄緣起之深義,而指殿隅金獅子爲喻,武後遂豁然領解,後師乃因之撰成金師子章。師一生宣講華嚴叁十余遍,致力于華嚴教學之組織大成,又注釋楞伽、密嚴、梵網、起信等經論,並仿天臺之例,將佛教各種思想體系分類爲五教十宗,而推崇華嚴之組織乃最高者,華嚴哲學于現實世界中乃屬理想世界之實現。于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示寂于大薦福寺,世壽七十。著作甚多,計有華嚴經探玄記二十卷、華嚴料簡、華嚴五教章、大乘密教經疏四卷、梵網經疏、大乘起信論疏、華嚴綱目、華嚴玄義章等二十余部。弟子主要有宏觀、文超、智光、宗一、慧苑等。[賢首大師碑傳、宋高僧傳卷五、佛祖統紀卷二十九、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五]

  (七)(1573~1635)明代臨濟宗僧。梁溪(位于江蘇無錫)人,俗姓蘇。號漢月,字于密。十五歲出家,長好禅旨,讀高峰語錄有疑,潛心參究,曆十余年。一日,聞折竹聲大悟。天啓四年(1624),至金粟寺參詣密雲圓  悟,蒙其印可付法。開法于蘇州虞山?山中之叁峰清涼禅寺(叁峰禅院),世稱叁峰藏公。其後,曆住北禅大慈寺、杭州安穩寺,蘇州聖恩寺等名刹。師聰敏絕倫,負操任氣,學貫佛儒。潛心禅修,沈思有年,見地遂異,倡爲新說。著五宗源,指責當世曹洞宗抹殺五家宗旨,僅單傳釋迦拈華一事,而強調自威音王以來,無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一時諸方驚疑,論诤遂起。圓悟曾寄書告誡之,然不能奪其意。後于崇祯八年七月示寂,世壽六十二。清代雍正年間,帝以政令指其教爲魔說,毀其書,黜其徒,叁峰一脈遂絕。其所著廣錄叁十卷、弘戒法儀叁卷、語錄叁十卷等,迄今仍流傳于叢林間。[五燈嚴統卷二十四、五燈全書卷六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藏”的解釋

  (術語)又曰佛法藏,一名如來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無量壽經上曰:“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又曰:“爲衆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同嘉祥疏曰:“名理爲藏,解契宗源,故雲入佛法藏。”同慧遠疏曰:“如來藏性,是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己心,故曰受持。”[囗@又](術語)佛所說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多法集積,故又曰法蘊,其數有八萬四千,釋之者有多義,法華經序品曰:“此妙光法師奉持佛法藏。”同寶塔品曰:“持八萬四千法藏,爲人演說。”賢劫經曰:“佛初發至分舍利凡有叁百五十度門,一一皆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又對四分,合八千四百,一變十合八萬四千。”俱舍論一曰:“有師言如來說八萬部法蘊經,一一法蘊有六千頌,如法蘊足論有六千頌。又有師說就所诠法義,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其數八萬四千因之顯一法門之教門爲一法蘊,其數八萬。然如實說,所化有情,有貪嗔等八萬煩惱,爲對治之,世尊說八萬法蘊。”多論一曰:“八萬法藏者,樹之根須枝葉多,名爲一樹,佛爲一衆生始終說法名一藏,如是有八萬。有曰佛名一座說法爲藏,如是有八萬。有雲十六字爲半偈,叁十二字爲一偈,如是有八萬。有雲每半月說戒,爲一藏,如是有八萬。有雲佛自說六萬大千偈爲一藏,如是有八萬,有雲佛說塵勞有八萬,法藥亦有八萬,名八萬法藏。[囗@又](雜名)納經之庫藏曰法藏,亦雲寶藏。[囗@又](菩薩)無量壽佛在因位時之名也。見法藏比丘項。[囗@又](人名)華嚴之祖賢首法藏法師諱法藏。康居國人。姓康氏。來居長安。往侍智俨。盡得其教。以巾帻說法。武後度之爲僧。乙未,诏師開示華嚴宗旨。方序經題,口出白光,須臾成蓋。後大悅,賜號賢首。诏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既畢,诏講新經。大地震動。即日指殿隅金獅子爲曉譬之因。其說著金師子章。睿宗受內禅,請師授菩薩大戒。師講華嚴叁十余遍。楞伽密嚴梵網起信心經皆有義疏。先天元年,終于大薦福寺。贈鴻胪卿。是爲華嚴叁祖。”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法藏”的解釋

  1.又名佛法藏,或如來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無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國人,武後賜號賢首,是華嚴宗的第叁祖。 - 陳義孝編

【曆代名僧辭典】對“什麼是法藏”的解釋

參見(梁_慧晈)《高僧傳·昙斐傳》。 - 顧偉康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法藏”的解釋

又名佛法藏或如來藏,即法性之道理,因法性含藏無量的性德,故名法藏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法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