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中眷屬之意,或爲共同求道修行者之總稱。爲佛教之法統說。又稱同門、同參、法屬、法親、法緣、道友、道舊。主要指修學同一法門之兄弟、弟子而言。據白氏長慶集卷四十一之傳法堂碑所載,有人曾向興禅寺之惟寬禅師(755~817)問及其道屬關系,惟寬即謂,自四祖(道信)以降,正法雖代有所嗣,然仍有冢嫡與支派之別,猶如世俗之大宗與小宗;其具有法眷關系者,猶如世族中之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伯叔、伯叔祖、曾伯叔祖等之關系。
蓋初唐以後,各派之間互有正旁之爭,各宗之中,禅宗尤重師資相承之關系;上記傳法堂碑即是將法系寄喻于世族之說,由此即可推知唐代元和年間,佛教在道屬關系法統說之一斑。于諸禅籍中,宋代宗頤所編集之禅苑清規乃最早記錄有關法眷之規製者,其卷一之挂搭條敘及法眷與一般新到參訪僧徒之不同;卷二之結夏條記載禅林中夏安居之儀式時,敘及法眷行動之規定等。
此外,法眷中,年齡、資曆、職位等居上位者,稱爲上法眷,反之則稱下法眷。又有僅以法眷中較年長者,稱爲法兄。又寺院任命住持之際,新住持之法兄弟製文疏向該寺院祝賀,此一文疏即稱法眷疏;于每年歲旦、結製、解製等諸大行事之際,住持之法眷對住持行禮,稱爲法眷人事。[敕修百丈清規卷叁尊宿遷化條、禅苑清規卷六、禅林象器箋稱呼門、文疏門]
(雜名)禅林之目。法中之眷屬,或稱同修道者。見象器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