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陝西扶風之北的崇正鎮。以收藏佛骨著稱。創立年代不詳。初稱阿育王寺。北魏以來住有僧徒數百,周武法難曾遭破壞,隋大業末年又遭兵火,全部化爲灰燼。唐貞觀五年(631)重建,于魏周所建之處得古碑二座及佛舍利,京邑內外日有數萬人集此禮拜,遂成當代之名刹。顯慶四年(659),複得舍利八粒,帝並自此屢迎佛骨至宮中供養、瞻禮。元和十四年(819)正月,複敕迎佛骨入宮中叁日,時刑部侍郎韓愈上“佛骨表”谏其非,帝怒,貶爲潮州刺史;同年叁月,翰林學士張仲素,奉敕于本寺撰“佛骨碑”。[宋高僧傳卷二十叁志通傳、佛祖統紀卷四十一、法苑珠林卷叁十八、資治通鑒卷二四○]
(寺名)在今陝西扶風縣北二十裏崇正鎮。即唐憲宗迎佛骨之處。見清一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