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八卷七頁雲:謂諸菩薩、于前叁種波羅蜜多所攝有情,以諸攝事方便善巧,而攝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說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與前叁種而爲助伴。
二解 如四菩薩行中說。
叁解 攝論叁卷叁頁雲:一、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謂以前六波羅蜜多所集善根,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故。世親釋七卷二十一頁雲: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者:謂後四中,先說第一。共諸有情者:謂以此善、共諸有情,如所共有。今當顯示。謂以此善、願求無上正等菩提,作諸有情一切義利。要證菩提,此意方遂。是故若有如是思惟:所有善根,皆悉回向無上菩提,作諸有情一切義利;如是名爲共諸有情。方便善巧,顯示般若,及以大悲。謂以前六波羅蜜多所集善根,共諸有情,此由大悲。回求無上正等菩提,不求帝釋等富樂果。由了知故;不起煩惱。此卽般若。又由具足方便善巧,不舍生死而無染汙;是故說名方便善巧波羅蜜多。無性釋七卷二十五頁雲:方便善巧者:謂不舍生死而求涅盤;是則說名方便善巧。若以前六波羅蜜多所集善根,共諸有情,爲欲饒益諸有情故;不舍有情。當知卽是不舍生死。若以此善、回求無上正等菩提,爲證無上佛菩提故;當知卽是希求涅盤。 - 朱芾煌
爲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入修道位,修十種勝行,十勝行即是十波羅蜜多,其中第七即是方便善巧波羅蜜多。此有二種:一、回向方便善巧,就是菩薩行六度時,將所集的善根功德,回向于一切有情,共求無上正等菩提,是爲大智。二、拔濟方便善巧,就是菩薩于生死海中拔濟有情,使之出離。是爲大悲。參閱“十波羅蜜多”條。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