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虛空界之色。空界,梵語a^ka^s/a-dha^tu。據俱舍論卷一載,虛空之外,別有空界,爲眼可見,如諸門窗及口鼻等內外之竅隙;因系眼可見,故附“色”之名,稱爲空界色。
另據俱舍論光記卷一所說,空界色以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闇等十二顯色中之影、光、明、闇爲體;然因影、光、明、闇亦隨青、黃、赤、白等四顯色而應現,故空界色亦攝于青、黃、赤、白中。又青、黃、赤、白即須彌四大洲各現于空中的純一之淨色,故空界色即空一顯色。
俱舍論卷一又謂(大二九·六下):“故說空界,明闇爲體,應知此體不離晝夜,即此說名鄰阿伽色。”是知,空界色另有鄰阿伽色(梵agha -sa^mantaka )之譯名,意指鄰近阿伽之色。[俱舍論釋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一、俱舍論寶疏卷一下、玄應音義卷二十四](參閱“空一顯色”3470、“鄰阿伽色”6194)
(術語)有部之所立。虛空之外,別有空界,眼可見,門窗口鼻等內外之竅隙是也。既爲眼可見,故附色之名,而謂之空界色。俱舍論一曰:“諸有門窗及口鼻等內外竅隙,名爲空界。”此空界色,名鄰阿伽色。見鄰阿迦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