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梵書?梵書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梵書”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梵書”的解釋

  (一)梵名Bra^hman!a  。音譯婆羅門那。解釋婆羅門教吠陀聖典之文獻。吠陀,狹義指四吠陀之本集(梵Sam!hita^  );廣義則合本集及梵書(廣義),總稱吠陀。梵書爲婆羅門教奠定了吠陀天啓、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叁大綱領。吠陀本集包括祭儀時讀誦之贊歌、祭詞、咒詞。梵書亦有廣義、狹義之分,規定祭儀之實踐方法,或解釋贊歌、祭詞之意義,說明祭祀之起源、秘義者,屬廣義之梵書,其內容可分爲梵書(狹義)、森林書(梵A^ran!yaka  )、奧義書(梵Upanis!ad  )叁部分。其中梵書(狹義)又分儀軌(梵vidhi  )與釋義(梵artha  -va^da  )二部分;儀軌爲規定祭祀之順序方法、贊歌之用途等,釋義則解說贊歌之意義及語源、祭祀之起源及其意義等。森林書及奧義書則同爲考察祭祀及人生之意義,二者均重理論;其中奧義書尤深探哲理,又特名爲吠檀多(梵Veda^nta  )。梵書系以散文體裁書寫,書中采用大量之神話與傳說。

  梵書之成立年代約在西元前一千年至六百年,即雅利安人由婆羅門文化中心之印度河流域東移至恒河平原時,乃吠陀祭儀複雜體系完全整備之時代産物。梵書可爲神學書,同時爲了解當時印度社會、種姓製度、婆羅門至上主義之神觀、神話變遷、集奧義書大成之一元哲學思想之萌芽等之珍貴資料,惜僅限于片段記錄。現存十五部,其中主要爲附屬于梨俱吠陀之愛達羅氏梵書(四十一章)與附屬于夜柔吠陀之百道梵書(一百章)。後者在印度宗教文獻中首次提出靈魂轉世之理論。(參閱“吠陀”2820)

  (二)梵語Bra^hmi^或  Bra^hmi^-lipi。爲古代印度雅利安民族于西元前六世紀以後,所使用最古字體之一。又作梵寐書。阿育王法敕之刻文,以及印度中央州薩迦爾(  Sagar)地方出土(西元前叁百年頃)之貨幣,皆書此字體。西元第四世紀之遺物中亦發現不少書此字體者。又此文字雖爲印度古來固有者,然據近代研究,與腓尼基文同屬閃族(Semitic)語系,經由印度商人之傳入,于西元前五百年頃完成四十七字母。此文字最初隨閃族語系習慣由右向左橫寫,于中央州出土貨幣亦同樣由右向左,然阿育王刻文等則由左向右橫寫。阿育王時代之文字,特稱爲古代孔雀王朝文字,廣行于全印度,亦普及至錫蘭。西元一世紀頃,産生北方梵書漸次以方形、南方梵書漸次以圓形書寫或刻出之傾向。至第四世紀頃,兩者之差異則更明顯化。(參閱“梵字”463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梵書”的解釋

  (雜名)梵王所說之書雲梵書。慈恩寺傳叁曰:“其源無始,莫知作者,每于劫初梵王先說傳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說故曰梵書。其言極廣,有百萬頌,即舊譯雲毗伽羅論者是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梵書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