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dharma-ra^ja。(一)佛之尊稱。王有最勝、自在之義,佛爲法門之主,能自在教化衆生,故稱法王。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中):“佛爲法王,尊超衆聖,普爲一切天人之師。”又釋迦方志卷上(大五一·九五○上):“凡人極位,名曰輪王;聖人極位,名曰法王。”[長阿含卷叁遊行經、維摩經卷上佛國品、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
(二)菩薩之尊稱。據華嚴經卷二十七載,菩薩于受職時,諸佛以智水灌此菩薩頂;以其具足佛之十力,亦能轉十善道,故稱灌頂法王。又大寶積經卷九密迹力士會載,菩薩因具足四事,故有法王之稱譽,四事即:(一)不舍道心。(二)勸化他人發意。(叁)以諸德本勸助道心,所可聞者意廣無極。(四)令一切釋梵、四天王、諸聲聞及緣覺地,至于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法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
(叁)爲冥界閻魔王之別名。閻魔王依法判定冥界衆生之罪,故稱法王。(參閱“閻魔王”6340]
(四)乃西藏所傳佛教首領之封號。始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封薩迦派首領八思巴爲大寶法王。明永樂四年(1406),明成祖征聘迦爾居派喇嘛哈立麻至北京,次年封哈立麻爲“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自在佛”,簡稱“大寶法王”。此後又分別封薩迦派、格魯派之上首喇嘛爲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參閱“大寶法王”906)
(五)日本約于奈良朝時,一時所設之官階名。少僧都道鏡出入宮中,爲天皇所寵,帝賜予“大臣禅師”之號,又于天平神護二年(766)十月,授予法王之位。此外,又稱聖德太子爲聖德法王或大法王皇太子。
(術語)佛于法自在。稱曰法王。法華經譬喻品曰:“我爲法王,于法自在。”同藥王品曰:“如來是諸法之王。”維摩經佛國品曰:“已于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釋迦方志上曰:“凡人極位名曰輪王,聖人極位名曰法王。”維摩經慧遠疏曰:“佛于諸法得勝自在,故名法王。”[囗@又](職位)元世祖尊蕃僧八思巴爲大寶法王西天佛子。明代因之。西藏封法王者叁人。曰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皆紅教喇嘛也。清代雖無法王之名號。然如青海等處有諾們罕。即法王之義。[囗@又](雜名)國王崇奉佛法,亦稱佛王。阿育王經一曰:“八萬四千塔一時俱成,王起塔已,守護佛法,時諸人民謂爲阿育法王。”即其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