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法性?法性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法性”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梵語dharmata^,巴利語dhammata^。指諸法之真實體性。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之真實不變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爲真如之異稱。法性乃萬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大智度論卷叁十二即以一切法之總相、別相同歸于法性,謂諸法有各各相(即現象之差別相)與實相。所謂各各相,例如蠟炙火溶,頓失以前之相,以其爲不固定者,故分別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無自性),即說空爲諸法之實相。對一切差別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爲同一,稱之爲“如”。一切相同歸于空,故稱空爲法性。又如黃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質,一切世間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說此諸法本然之實性爲法性,此與圓覺經所謂“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同義。釋尊曾于大寶積經卷五十二開示諸法實性之義,謂法性無有變異,無有增益,無作無不作;複于一切處通照平等,于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又謂法性無有分別,無有所緣,于一切法能證得究竟體相。故若有依趣法性者,則諸法性無不依趣。一般對法性與如來藏加以區別,即廣指一切法之實相爲法性,然亦有主張法性與如來藏同義之說。如大般若經卷五六九法性品說如來之法性與大乘止觀法門卷一等即屬此說。[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菩薩地持經卷一、成唯識論卷二、大智度論卷二十八、大乘玄論卷叁](參閱“真如”4197、“真理”422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術語)又名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等,異名同體也。性之爲言體也,不改也,真如爲萬法之體,在染在淨在有情數在非情數,其性不改不變,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諸家則盛論之。其論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爲叁性中之圓成實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爲萬法之所依也,爲法所依之本體,故名法性,此萬法與法性,有爲無爲,畢竟隔別,以不許法性隨緣之義也。第二叁論嘉祥家,不許彼圓成實性之實有,以真空爲法性法性即真空之異名也。諸法之性爲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之性即真空,是即法性也。第叁華嚴賢首家,謂真如有不變隨緣之二義,以隨緣之義,變造一切諸法,雖變造,而猶保真如不變,例如水變爲波,猶不變水之性也。如是真如隨緣變造萬法,故稱真如曰法性。然此法性之真如,淳善無垢,更無染分之性,但所變之法有染淨之別者,由緣有染淨也。第四天臺智者家,謂法性固具染淨,謂之性善性惡,因性具善惡,而生染淨之諸法也。六波羅蜜經曰:“衆生無定性,猶如水上波。願得智慧風,吹入法性海。”華嚴經升須彌山品曰:“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智度論叁十二曰:“法性者如前說:各法空,同爲一空,是爲法性。”又曰:“法性者,法名涅槃。不可壞不可戲論,名本分種。如黃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銀性,如是一切世間法中皆有涅槃性。”唯識述記二本曰:“性者體也,諸法真理故名法性。”同九末曰:“性者體義,一切法體故名法性。”嘉祥法華疏五曰:“法性即是實相,叁乘得道莫不由之。”大乘義章一曰:“言法性者,自體名法。法之體性,故雲法性。”注維摩經二曰:“肇曰:如法性實際,此叁空同一實耳。”起信論義記上曰:“法性者,明是真體普遍義。(中略)通與一切法爲性,即顯真如遍于染淨,通情非情深廣之義。”止觀一曰:“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惱,道不能通,滅不能淨。如雲籠月,不能妨害。卻煩惱已,乃見法性。”又曰:“法性名爲實相,尚非二乘境界,況複凡夫!”同五曰:“問一念具十法界,爲作念具爲任運具?答:法性自爾,非作所成,如一微塵具十方分。”圓覺經曰:“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菩薩處胎經曰:“法性如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諸法的本性。這種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無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別名。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成唯識論二卷四頁雲:是法真理,故名法性。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二種法性”地持經雲二種法性:法即軌則之義,性即不改之義,謂一切法性無改易,皆可軌則而修,故名法性
  一、實法性  謂一實之理,離虛妄相,本性平等,無有變易,一切諸佛,莫不軌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覺,是名實法性
  二、事法性  謂世間種種諸法,皆依于理,施設建立,所謂地水火風五陰等法,隨俗所知所見,雖屬于事,實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指諸法的真實體性,亦即宇宙間一切現象所具有真實不變的本性。此又作真如法性,亦爲真如的異稱。法性是萬法的本質,《大智度論》卷叁十二,以一切法的總相、別相同歸于法性,謂諸法有各自的差別相、與實相。所謂各自差別相,例如冰溶爲水,頓失以前之相,以其爲不固定者,故分別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無自性),即說空爲諸法之實相。對一切差別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爲同一,稱之爲(如)。一切相同歸于空,故稱空爲法性。又如黃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質,一切世間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說此諸法本然之實性爲法性,此與《圓覺經》所謂“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同義”。見《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成唯識論》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事物的原狀,實相。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法性”的解釋

諸法的本性,這種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佛性,在無情方面叫法性法性也就是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別名。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法性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