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高麗國雕刻之大藏經也。又稱麗藏,高麗本,麗本或鮮本。案高麗藏經,如前後凡有叁幅:一、顯宗二年爲退治契丹兵之難發願而刻者。二、爲文宗朝所刻者。叁爲高宗二十四年爲蒙兵退散祈願而刻者。顯宗之板本,據義天之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爲五千軸。藏于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爲蒙兵所焚。文宗之刻本,雕造之年次不詳。據諸宗教藏雕印疏言“文考乃镌千萬頌之契經。”又寄日本諸法師求教藏疏言“其開元釋教錄,智升所撰。貞元續開元釋教錄,圓照所撰。兩本所收之經律論等,洎大宋新翻之經論,總六千來卷,並已雕镂施行。”可略知其卷數。高宗之板本,自二十四年至叁十八年,凡閱十六年而刻成。今朝鮮海印寺所藏之經板,即此本也。當勘校之任者爲開泰僧統守其,對照宋本契丹本等,校合同異,實爲善本。其卷帙總爲大乘經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大乘律二十六部,五十叁卷。大乘論九十七部,五百二十四卷。小乘經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小乘律五十四部,四百叁十九卷。小乘論叁十六部,七百○二卷。西土聖賢集六十八部,一百八十六卷。此土撰述四十部,叁百六十叁卷。續入四百叁十九部,一千五百四十四卷。總計六百叁十九函,一千五百二十一部,六千五百八十九卷。
Gaolizang
據現有記載,《開寶藏》刻成後,印本曾在北宋端拱(988~989)年間傳到高麗;其後的天禧修訂本和熙甯修訂本,也分別在乾興元年(1022)和元豐六年(1083)東傳。另外,契丹王朝在遼清甯九年(1063)也把新刻的《契丹藏》印本贈送給高麗王朝。高麗王朝得宋開寶初本後,即據以複刻,1025年完工,是爲高麗藏初雕本。1090年又據《開寶藏》的天禧和熙甯兩個修訂本及契丹本加上高麗沙門義天所編《諸宗教藏總錄》所收章疏典籍3000余卷,進行校勘,在興王寺開雕《高麗續藏經》4000余卷;刻完後,和初雕本經版一同藏于符仁寺。1232年全部版本毀于戰火,印本流傳情況不詳。1236~1251年又根據印本複刻,版本原藏禅源寺,1398年遷至支天寺,次年再遷海印寺,後曾刷印50部。1960年刷印12部,70年代以後,又影印改爲書冊式裝幀,共45冊。在海印寺刷印的50部中,先後有4部傳入日本。1957年日本曾將其縮印爲書冊式精裝本發行。全藏共639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洞字,入經1522部,655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