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貨邏,梵名Tuk=ha^ra, Tuh!kha^ra, Tus!a^ra 。系位于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奧克薩斯河(Ox=us)上遊之古國。又稱睹佉羅國、吐火羅國、兜佉勒國、都佉國。此國地處東土耳其斯坦至波斯、印度之要沖,該地區原屬波斯帝國之一部分,于西元前叁世紀爲亞曆山大大帝征服後,出現大夏。至前二世紀爲月氏(西方人稱爲 Tokharoi)所滅,于前一世紀建立貴霜王朝。其後,相繼遭受印度笈多王朝、波斯薩珊王朝、咽哒、西突厥之侵擾或統治。至七世紀頃,曾內附唐朝。後複受阿拉伯回教徒統治。
據大唐西域記卷一載,其地南北千余裏,東西叁千余裏。東鄰蔥嶺(帕米爾高原),西接波刺斯(波斯,今伊朗一帶),南有大雪山(興都庫什山),北據鐵門(撒馬爾罕南方)。以冬末春初,霖雨不斷,故僧徒于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至叁月十五日解安居。
佛教傳播至此地之時代甚早。于阿育王法敕、善見律毗婆沙卷二等,皆記載阿育王時即遣使至此國。據多羅那他佛教史第五章及第十叁章所載,睹貨邏王闵那拉(梵Minara ,或即那先比丘經中之彌蘭陀王,巴利名爲Milinda)時,付法藏第五祖提多迦(梵Dhi^tika )率五百比丘來此弘法。又迦膩色迦王時,說一切有部四大論師之一的妙音(藏Dbyan%s-sgrogs )亦系睹貨邏國人。
另據出叁藏記集卷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及開元釋教錄卷九等載,佛典之譯者多有睹貨邏國人,如增一阿含經、中阿含經、阿毗昙毗婆沙論、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等之譯者皆是。
睹貨邏國之佛教徒主要往來于迦濕彌羅地方,承襲小乘說一切有部之教法。近代于中亞發掘出土若幹睹貨邏語佛典斷片,考定約抄寫于六至八世紀間,幾乎皆依梵語佛典譯出;而其中皆系說一切有部之典籍,尚未發現大乘經典。又睹貨邏語屬印歐語系,與鄰近之印度、伊朗語系不同。
此外,依現存于庫車附近之龜茲(Kizil)千佛洞壁上之遺迹,可察知睹貨邏國人亦曾致力于完成此洞窟寺之工作。[正法念處經卷六十八、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阿毗昙毗婆沙論卷四十一、大智度論卷二十五、大唐西域記卷十二、往五天竺國傳、梵語雜名、北史西域列傳第八十五、隋書西域列傳第四十八、唐書突厥列傳第一四○、西域列傳第一四六下吐火羅、西域佛教の研究(羽溪了谛,宗教研究特輯號)、吐火羅·舍衛考(井上真光,立正大學史學會創立叁十五周年記念史學論文集,1960)]
西域記叁卷十七頁雲:睹貨邏國呬摩呾羅王(唐言雪山下)其先釋種也。以如來涅盤之後第六百年,先有疆土,嗣膺王業。樹心佛地,流情法海。聞訖利多毀滅佛法,招集國中敢勇之士,得叁千人,詐爲商旅,多赍寶貨,挾隱軍器,來入此國。此國之君,特加賓禮。商旅之中,又更選募得五百人,猛烈多謀,各抽利刃。俱持重寶,躬赍所奉,持以獻上。時雪山下王,去其帽,卽其座。訖利多王,驚懾無措,遂斬其首,令群下曰:我是睹貨邏國雪山下王也。怒此賤種,公行虐政。故于今者,誅其有罪。凡百衆庶,非爾之辜。然典國輔宰臣,遷于異域。既平此國;召集僧徒,式建伽藍,安堵如故。複于此國西門之外,東面而跪,持施衆僧。其訖利多種,屢以僧徒覆宗滅祀,世積其怨,嫉惡佛法。歲月既遠;複自稱王。故今此國,不甚崇信。外道天祠,特留意焉。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