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宋高僧傳?宋高僧傳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宋高僧傳”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宋高僧傳”的解釋

  凡叁十卷。又稱大宋高僧傳。宋代贊甯(919~1002)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于太平興國七年(982)奉敕編纂,繼唐代續高僧傳之後,集錄由唐太宗貞觀(627~649)年中至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止,凡叁四叁年間之高僧傳記。因于左街天壽寺編修完成,故又稱天壽史。原書之序謂正傳五叁叁人,附見一叁○人;實則正傳五叁一人,附見一二五人。

  內容依准梁高僧傳之體例分爲十科,即譯經叁十二人(附見十二人)、義解七十二人(附見二十二人)、習禅一○叁人(附見二十九人)、明律五十八人(附見十人)、護法十八人(附見一人)、感通八十九人(附見二十叁人)、遺身二十二人(附見二人)、讀誦四十二人(附見八人)、興福五十人(附見六人)、雜科四十五人(附見十二人)。直接史料如碑銘或野史之類,本書收入不少,是爲本書之特色。其中,習禅篇除雲門宗創立者雲門文偃外,于禅宗各派重要人物皆有專傳,對禅宗內部爭議事迹亦無隱諱,爲研究禅宗史之重要資料。然書中對于禅宗成立之始末,未作適切之交代,或因有關史料毀于會昌法難;惟無可諱言者,南山律宗系統之贊甯對禅宗亦存有某種偏見。此外,本書在國家佛教色彩極濃之時代奉敕編纂而成,故于其中可窺見佛法順應王法之立場;贊甯並于其另一著作大宋僧史略之中,意圖將佛教理論趨附于儒家倫理學說,以融和儒佛思想。本書與梁高僧傳、續高僧傳、大明高僧傳等,合稱高僧傳四集。又高麗藏中未收本書,惟于宋、元、明叁本入藏。[佛祖統紀卷四十叁、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六、釋氏稽古略卷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宋高僧傳”的解釋

  (書名)叁十卷,宋釋贊甯撰。唐釋道宣作高僧傳,所載至貞觀而止。宋太平興國七年敕贊甯續之。故所載自唐高宗時爲始,凡五百叁十叁人,附見一百叁十人,分爲十類,仍道宣之例。傳後附以論斷。于傳授源流,最爲赅備。見四庫提要。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宋高僧傳”的解釋

  Songgaosengzhuan

  亦稱《大宋高僧傳》,簡稱《宋傳》。北宋贊甯撰。30卷。太平興國七年(982),作者奉敕與弟子顯忠、智輪從事撰述,端拱元年(988)成書。至道二年(996)又修理增補,始成定本。作者廣采各方面的資料,尤以碑文塔銘爲最多。記述自唐(高宗時)、後梁、後唐、後漢、後周至宋六朝僧人,並補充南朝宋、後魏、陳及隋前傳所遺留的,計正傳531人,附見126人。全書分十科,名目體製與《續高僧傳》同,每科之後有論。其中習禅的篇幅較多,禅宗各派重要人物除雲門宗創立者文偃外,皆有專傳;禅宗內部鬥爭事迹,如“南頓北漸”之爭等,亦不加隱諱。對律宗內部南山、相部、東塔叁家的爭執,書中亦曾提及。《譯經編》載有譯經六例,譯場的設官分職等,是譯經史上的重要文獻。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宋高僧傳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