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viparin!a^ma-duh!khata^,巴利語viparin!a^ma-dukkha 。爲行苦、壞苦、苦苦等叁苦之一。又作變異苦。對所愛之人或物,因死亡破壞之變化所生起之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風等四大互侵、互壞之苦,亦稱壞苦。此外,諸可意之樂受法,生時爲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亦稱壞苦。[俱舍論卷二十二、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顯揚聖教論卷十五、大乘義章卷叁](參閱“叁苦”590)
(術語)叁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壞,爲壞苦。又樂相壞時,生苦想,謂之壞苦。止觀七曰:“四大相侵,互相破壞,是名壞苦。”大乘義章叁本曰:“從彼順緣離壞生惱,名爲壞苦。”
叁苦之一。見叁苦條。 - 陳義孝編
爲苦苦、壞苦、行苦等叁苦之一。又作變異苦,樂境變壞的苦。對所愛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壞的變化所生起的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風等四大互侵、互壞之苦,亦稱壞苦。此外,諸可意之樂受法,生時爲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亦稱壞苦。見《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參閱“叁苦”條。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