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薛道衡遊鍾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爲怒目?菩薩何爲低眉?答曰: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形容面目威嚴,令人生畏。如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不料他竟一點不窘,立刻用“金剛怒目”式,向我大喝一聲。”金剛是佛寺山門的守護神,左右各一。金剛頭戴寶冠,裸上身,作憤怒相。左金剛張口,高舉金剛杵;右金剛閉口,平托金剛杵。金剛又稱“密迹金剛”。相傳密迹金剛原爲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後歸屬托塔天王之下,成爲護法神。(見《大寶積經》卷八。)關于金剛怒目的意義,見宋·龐世英《談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嘗遊鍾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爲努(怒)目?菩薩何爲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對。”(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