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刹那等起”之對稱。即由思惟等之心的作用,以引發起業者,稱爲因等起。與“動機”同義。亦即指引起表業及無表業之心、心所。大毗婆沙論卷一一七、俱舍論卷十叁等,以因等起有引發、能轉之義,故又稱爲能轉心、轉心。有遠、近二種:(一)遠因等起,即預先思惟所要作之事,爲間接之業因。相當于唯識之審慮思、決定思。(二)近因等起,即隨思而作所作之事,亦即動身發語之意。相當于唯識之動發勝思。然另有一說,則謂決定思之前念爲遠因等起,決定思之後念爲近因等起。[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叁末](參閱“刹那等起”3732、“思”3807
(術語)對于刹那等起而言。因等引起業之意。申言之,即表業及無表業,必于其前念,有善惡之心心所,因之而發。謂動機也。此有遠因等起,與近因等起之二種。遠因等起者,思惟之思,即思業,當于唯識所謂審慮思,決定思,謂豫思惟所作之事,間接爲業之因也。近因等起者,作事之思,即思已業,當于唯識之動發勝思,謂隨思而爲所作之事,動身發語也。所作業之叁性別,由近因等起而判之。出于俱舍論及記第十叁。
如二種等起中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