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經文之卷帙,稱爲經卷。一般指經典,或佛典。法華經卷四所謂之“經卷”系指書籍而言,爲梵語 pustaka 之意譯。我國至北宋時代始有折本之製作,在此之前,佛典皆爲卷帙。現今仍有將卷帙插在經卷架上,或放置佛前,或置于導師的禮盤上之習慣。又因佛典爲黃色紙料及塗以赤色之軸所製成,故又稱黃卷赤軸,此一名稱自北宋時代開始流行,然其遺品殊少存留者。此外,誦讀經典之桌子,稱爲經桌。于石上書寫經文,稱爲經石;納經卷于冢中,稱爲經冢。通常將經文書寫入經帙,而後納進經筥、經筐、經筒或經櫃等加以保存。
(術語)古經皆爲卷本,故曰經卷。方冊之經,成于明朝。法華經法師品曰:“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