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菩提修成之清淨處所,爲佛所居之所。全稱清淨土、清淨國土、清淨佛刹。又作淨刹、淨界、淨國、淨方、淨域、淨世界、淨妙土、妙土、佛刹、佛國。對此而言,衆生居住之所,有煩惱汙穢,故稱穢土、穢國。淨土,系專于大乘經中所宣說,以灰身滅智無余涅槃爲理想之小乘教無此說。即大乘佛教認爲涅槃有積極之作用,而得涅槃之諸佛,各在其淨土教化衆生,故凡有佛所住之處即爲淨土。阿■佛國經卷上、放光般若經卷十九、無量壽經卷上等,均以淨土乃諸佛于因位行菩薩道,起淨佛國土成就衆生之誓願,爲無量永劫積功累德以建立之莊嚴清淨世界。維摩經卷上佛國品謂心淨土淨,娑婆即常寂光淨土,若衆生心不淨,此土即穢惡不淨;佛所見清淨,即成無量功德莊嚴。法華經之靈山淨土、華嚴經之蓮華藏世界、大乘密嚴經之密嚴淨土等,即以心淨土淨說爲本。又無量壽經載,娑婆世界以外另有淨土,亦有于未來當其成佛時所成就之淨土;二者均是菩薩依本願,經修行而成佛時所完成之國土,爲衆生願生之處。
至于他方之淨土,則有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阿■佛之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之東方淨琉璃世界等。以上諸佛之淨土距娑婆世界,各有一定之方位,故稱爲十方淨土。
極樂世界(梵Sukha^vati^ ),又作妙樂、安樂、安養、樂邦,爲淨土宗所特別重視之西方淨土。此淨土乃指由菩薩所修之因行而感果報之報土;或指佛爲救度衆生而假現之應化土;或指位于西方,經過十萬億土,于彼方實有之淨土;或更指于衆生心中所現之淨土等,有種種不同之說法。又極樂有邊地、疑城、胎宮、懈慢界(爲至極樂途中之國土,爲彌陀淨土之化土)等,乃是懷疑佛智者所往生之處。
淨土宗認爲淨土系于西方實在之報土,生于此淨土者能受諸樂,往生要集卷上舉有十樂:(一)聖衆來迎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來迎,引導至淨土。 (二)蓮華初開樂,托生蓮華,往生淨土,故于蓮華初開之際,可見淨土之莊嚴。(叁)身相神通樂,可得叁十二相之身與天眼等五種神通。(四)五妙境界樂,可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勝妙。(五)快樂無退樂,受樂無窮。(六)引接結緣樂,從前結緣之恩人親至淨土迎接。(七)聖衆俱會樂,衆多菩薩俱會于一處之樂。(八)見佛聞法樂,得見佛、聞法。 (九)隨心供佛樂,隨心供養十方諸佛。(十)增進佛道樂,修行精進,終得佛果。
淨土方位、莊嚴情形、住民種別,依諸經所述,各有差異,系由因位發願之不同而産生。若就史學立場,由阿■、彌陀淨土之描述不同,可以看出一種發展變遷之軌迹,如阿■之佛刹有女人、人民皆著由樹所取五色衣服、有通往忉利天之叁道寶階,可視爲較早之思想。彌陀淨土則無女人、皆化生、受自然虛無之體、無極之身。及至攝大乘論卷下,以淨土爲出過叁界之妙處。有關諸佛淨土之異同、優劣比較等,于諸經中均有記載。
關于淨土之種類,于無著時代,産生自性、受用、變化之叁身說,佛之變化身示現八相居穢土,受用身住于十八圓淨之蓮華藏世界,即隨佛之報化有淨穢之別;唯識論卷十有四身四土之說;大乘義章卷十九分別淨土爲事淨土、相淨土、真淨土叁種;維摩經略疏卷一則立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四種;華嚴經探玄記卷叁,依叁乘一乘之別而說不同之淨土。(參閱“佛土”2609、“極樂世界” 5481)
(界名)聖者所住之國土也。無五濁之垢染,故雲淨土。梁譯之攝論八曰:“所居之土無于五濁,如彼玻璃珂等,名清淨土。”大乘義章十九曰:“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雲佛土,或複說爲淨刹、淨首、淨國、淨土。”
Pure Land == 淨土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Paradise of the West, presided over by Amitabha. Also known as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Other Buddhas have their own Pure Lands. The Pure-Land Sect whose chief tenet is salvation by faith in Amitabha; it is the popular cult in China and Japan.
聖人所住的國土,因這種國土沒有五濁的垢染,所以叫做淨土。 - 陳義孝編
“土”即國土、世界。佛教認爲,“土”是由“心”而現的,心穢則現“穢土”,心淨則現“淨土”。一類業報相類似的衆生共同感現一個國土,稱爲“依報”。衆生的心識和業報千差萬別,因此,國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無窮無盡。淨土相對于穢土而言,其間沒有生死煩惱、汙濁痛苦。也稱爲佛土、清淨世界。經上說到的淨土很多,如西方淨土、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影響最大的是西方淨土,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般所說的淨土,即特指阿彌陀佛依其“四十八願”所建立的西方淨土。《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經中還描繪了西方淨土的勝妙景像。唐·白居易《畫西方幀記》也說:“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故也;其國號淨土,以無叁毒五濁業故也。”淨土思想從漢末即傳入中國。東晉慧遠在廬山創建蓮社,弘揚淨土法門。後形成淨土宗,專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淨土,是流行最廣的宗派。俗語中或把未受到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美好之地稱爲淨土。如說:這真是一片人間的淨土!青翠的山峰下,流淌著潺潺的澗水;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盛開著奇異的花卉。(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聖人所住的國土,因這種國土沒有五濁的垢染,所以叫做淨土。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