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九無爲?九無爲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九無爲”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九無爲”的解釋

  (一)即九種無爲之意。無爲者,謂本來恒存,無因緣造作,不爲生、住、異、滅四相所遷之實在法。九者即: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虛空無爲、空無邊處無爲、識無邊處無爲、無所有處無爲、非想非非想處無爲、緣起支性無爲、聖道支性無爲等。乃小乘之大衆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所立。此中,擇滅無爲即簡擇力,乃依智慧力而得之滅;非擇滅無爲乃緣缺法不生時所顯之滅;虛空無爲以無礙爲性,不障礙他法亦不爲他法所障,周遍于有形之物體中,恒常不變;空無邊處無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無爲即四無色所依之定體。彼能依之五蘊,原爲有爲法,今就其所依之處,故立爲無爲;緣起支性無爲與聖道支性無爲乃十二緣起及八聖道支之理法。緣起支、聖道支雖爲有爲法,然其理法寂然不動而無變易,故立爲無爲。[異部宗輪論、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

  (二)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虛空無爲、不動無爲、善法真如無爲、不善法真如無爲、無記法真如無爲、道支真如無爲、緣起真如無爲等。小乘化地部之所立。此中,前叁者及後二者與大衆部等之說同;不動無爲乃離定障之苦樂受所顯之滅;善法真如無爲乃感善法之愛果,所感之理真實如常;不善法真如無爲感不善之非愛果,理法真實如常;無記法真如無爲乃不感無記果之理,常然不變。上述之善法、不善法、無記法等真如無爲之體雖各一,而其性皆善。[異部宗輪論、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九無爲”的解釋

  (名數)九種無爲之意。即不爲四相所遷之實在法,有九種之別也(一)一擇滅,二非擇滅,叁虛空,四空無邊處,五識無邊處,六無所有處。七非想非非想處,八緣起支性,九聖道支性。是爲大衆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與薩婆多部之叁無爲同,惟薩婆多部計擇滅非擇滅爲多體而大衆部等以之爲各一體,雖同實反也。次四者,即四無色所依之定體。彼能依之五蘊,原爲有爲,今就其所依之處,故爲無爲。後二者,爲十二緣起並八聖道支之理法。緣起支聖道支之差別,雖爲生滅,然其理法,寂然不動,而無改易。故立爲無爲。(二)一擇滅,二非擇滅,叁虛空,四不動,五善法真如,六不動法真如,七無記法真如,八緣起真如,九聖道真如。是爲化地部所立,其中前叁者後二者與前大衆部等之說同。第四不動,謂斷定障而得。五六七叁者,謂爲善惡無記叁性之理法,真實如常。體各一而性皆善也。出異部宗輪論,同述記等。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九無爲”的解釋

  九種的無爲法,即擇滅、非擇滅、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緣起支性、聖道支性。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九無爲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