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行者修禅定時,令心不散亂而住于一境者,共有九種心,即:(一)安住心,即能將心安住于某對象。(二)攝住心,即當心念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念速返回本心。(叁)解住心,當解知(分別理解)之心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速返。 (四)轉住心,即停止解知之心,而樂于安住。(五)伏住心,即久入禅定而生厭時,能速令折伏。(六)息住心,即內心動念時,能速令止息。(七)滅住心,當貪愛心起時,能速予滅除。(八)性住心,當諸多妄念停止作用時,了知心之本性本來明淨,而自然安住。 (九)持住心,累積禅定功夫之結果,自能安住禅定,自然行善止惡。[大乘莊嚴經論卷七]
(名數)行者,修禅定時,使心不散亂而住著于一境,有九種:即安住心、攝住心、解住心、轉住心、伏住心、息住心、滅住心、性住心、持住心也。
[出大乘莊嚴經論] 一安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或數息。或觀心當須系緣一境。念念相續。安住其心。不令散亂也。二攝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攝心甯靜。則禅定可成。若覺一念稍動。即便攝持。令心安住也。叁解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既解知覺觀之心。攀緣外廣。即當收斂安住也。(初心在緣曰覺。細心分別禅味曰觀。)四轉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覺心既息。不妄搖動。得靜定功。轉樂安住也。五伏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心住靜定。久或生厭隨而折伏。益加精進也 - 明·一如等 撰
大乘莊嚴經論雲九住心:
一、安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或數息、或觀心,當須系緣一境,念念相續,安住其心,不令散亂也。
二、攝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攝心甯靜,則禅定可成,若覺一念稍動,即便攝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既解知覺觀之心,攀緣外廣,即當收斂安住也。
四、轉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覺心既息,不妄搖動,得靜定功,轉樂安住也。
五、伏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心住靜定,久或生厭,隨而折伏,益加精進也。
六、息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忽覺內心動亂,而生過失,于一念間,即令止息也。
七、滅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或由外緣,忽起貪愛等念,即當猛省,方便滅除,無令增長也。
八、性住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既能息諸妄念,則知心性,本來明靜,任運安住也。
九、住持心 謂修行之人,于習禅時,功行純熟,安住正定,不由作意,任運持善不失,持惡不生也。 - 明·楊卓